第三章 半部论语,修身治国

    第三章 半部论语,修身治国 (第3/3页)

十二字方针奠定了宋朝三百年的政治基调。在赵普的参赞下,分权制衡渗透进了宋朝的中央和地方官员建制当中。首先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使三分宰相职权。枢密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直接领导。赵匡胤也是行伍出身,一下子就知晓了其中的精髓,赤裸裸的加强君主的权利啊,三方制约下,相权和君权的平衡几乎就直接打破了。心中默默给赵普点了个赞。

    地方上呢,就设立一位正职一位副职,文人担任知州为正职,副手通判为帝王耳目。两相制衡,防止地方专权出现。制其钱谷就是设立转运使主地方钱粮运往中枢之事。此十二字方针一出,政治上,中央三分宰相之权,变相的加强了君权。兵权上,中央的精兵由枢密院统一领导,枢密使对皇帝直接负责,兵权掌握在君主手里。钱粮上,设立转运使一职,彻底解决了节度使和藩镇问题。所以赵普在治国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理解,这也是赵匡胤如此青睐他的一大原因。包括太宗赵光义(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之弟)继位后对赵普也是极其看重。关键是这位赵学究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是对于赵宋王朝真的是忠心耿耿,这也是他得以在太祖,太宗二朝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乾德二年太祖拜赵普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他为宰相。命吕余庆,薛居正为参知政事辅助赵普。

    同年,陈桥驿黄甑村,一陆姓农户家中诞下一子。其妻怀胎三年才生下一子,农户不敢声张此事,请了算命先生为其子算卦。当日恰逢暴雨,先生看后长叹道:“吾等窥道之人,忌泄露天机。”未收取农户一分钱财,转身便消失在了风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