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祖仙逝,晋王窃国

    第四章 太祖仙逝,晋王窃国 (第3/3页)

不在权力中枢,更何况与太宗积怨已久,开口要官的底气在哪里。毫无疑问,就是那份金匮之盟了。

    赵匡义曾隐晦的向赵普询问皇位应如何传承?要不说咱这位赵大神能做大官呢,他是这么回答的:“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其实我一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对赵普此人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官场就是这样,容不得半点马虎。太宗在听到此回答后,大喜,次日便任命赵普为宰相。赵普得以重新回归权力中枢。赵普回来了,最慌的是谁,自然是卢多逊了,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点看不明白赵匡义了,说好的我才是小宝贝呢。

    半年后,卢多逊和赵廷美一案爆发了,种种证据都指向了谋反,这里只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不久后,两人相继死于被贬之地。赵普公布的金匮之盟内容是赵匡胤传位给赵匡义,一传就完事了。下面至于皇位给谁,就看赵匡义的意思了。正史记载的就是我上文提及的三传制,最后皇位还是要回到太祖一脉这里的。但是太宗之后的七代北宋皇帝都是赵匡义一脉,窃国之举,是再多的修饰也掩盖不了的。赵匡义即位后,赵德昭和赵德芳也是一个自杀,一个猝死。自此能继承大统的就只剩下,太宗一脉的子弟了,生在皇家,兄弟亲情真的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参加省试的举子达一万七千余人,规模当真是空前绝后。汴梁城内聚集了众多前来参加省试的举子,城外一户农家内,几名借宿的学子正在讨论着今年的考题。一位年近五十的老书生在其中颇为瞩目,老者抚着胡须向身边的几位年轻学子传授自己数次省试的经验。还有开封城内的花魁娘子们,模样是那般的水嫩。角落里,青年书生闻言后也是淡然一笑,心里暗道了声老不修。

    几人都是今年进京参加礼部试的考生,都是第一次来这开封府。唯独老者是这开封府的常客,名万子崖字元意,是梓州铜山县人士,据说与今科主考官苏易简苏学士乃是同乡。老者自称是苏学士旧友,所以今科必定鱼跃龙门。同行的几人纷纷笑称道:“万兄你有此等关系,届时金榜题名莫要忘记我等啊。”

    老者看向角落里的青年,只是自顾自的看书,从结伴同行起,这位小友就不曾和自己有过多交流。今天自己传授些省试经验,此人也是不曾言语,开口道:“小友,你我结伴同行多日,何故都不与我等交流,莫非是瞧不上我等。”青年一听这话,自己再不讲两句,今晚这些人恐怕不会让自己安稳的留宿了。

    缓缓起身,将书本收入携带的行李之中,向众人做了个揖。露出一抹笑容淡淡开口道:“我没有轻视诸位的意思,只是省试在即,小生才疏学浅,比不得诸位大才。临行前家中父母多有期望,想着多读些圣贤书,这几日怠慢之处还请诸位见谅。”众人听闻后很是受用,老者当即就又传授了些开封城内鲜为人知的寻欢小巷,听的诸学子面红耳赤,仿佛已经忘记来开封城的目的了。现在陆重元也算是明白这老者为什么总是屡试不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