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建立基地

    第六章 建立基地 (第3/3页)

    这颗在星图上没有标明的行星直径有11545公里,按照星海标准,是一颗尺寸为23格的荒芜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旧宇宙的地球直径是12756公里,按照现在的星海标准,是一颗尺寸25格的二类大陆星球,每500公里的赤道直径计算为一格。

    护卫舰环绕星球一圈,发现这颗比地球略小的荒芜行星上有一圈薄薄的大气层,但星球上没有任何水气与生命存在的痕迹,就是一颗星空中最常见的荒芜星球。

    这颗行星有三颗卫星,最大的直径2100公里,还没有月球大,最小的只有530公里,都没有大气层。

    初步观察一番,他将基地放在中间那颗卫星上面。

    护卫舰停在二号卫星轨道上空,重新打开掌中宇宙通道,采矿船与工业舰分别驶出停泊在护卫舰周围。

    挺幸运的是,这颗行星附近都没有野怪的存在,也没有刷出什么异常点,现在看起来还算安全。

    二号卫星直径只有1400公里左右,引力比月球还小,护卫舰之类小型战舰可以直接登陆在卫星表面。

    李维通过战舰雷达自带的网络系统联系了采矿船与工业舰,远程指挥工业舰缓缓停在二号卫星上面一个巨大的环形陨石坑的底部。

    众所周知,没有大气层的卫星根本无法抵挡太空中的陨石,几乎天天都有陨石碰撞,从而形成冲击波,基地建立在表面容易遭遇各种冲击波而损伤,藏在陨石坑内则能避免这个问题。

    同时藏在陨石坑内还能躲过太空中战舰的雷达扫描,除非正好看到,正常雷达粗略扫描是不会扫到坑内的基地。

    工业舰停在这个直径有四五公里深达两百多米的陨石坑内,舱门大开,一个个打包好的集装箱放了下来。

    李清坐在指挥室内,手搓着下巴看着眼前巨大光幕,时不时的下达指令。

    等到所有箱子放下,然后一台台高达十米的采矿机器人落下来,将这些集装箱打开,将里面基地模块取出,按照早早预置的组装方案拼接组装。

    科技发展到现在,模块组装已经进入了方方面面,不仅是这些建筑,就连战舰的建造都已经实现模块组装。

    将战舰按照标准模块划分出不同区块,不同工厂生产不同模块,最后运到一块拼合组装成形。

    不过这样的战舰有个缺陷,因为是模块组装而非一体成形,注定不能进入拥有强大引力的行星内部,一旦进入,很容易模块之间因强大引力而崩裂分解坠落。

    所以在星海中,只有护卫舰之类小型舰种才能进入星球内部,驱逐舰以上一般无法进入,只能停泊在星球轨道之上实施轨道轰炸。

    拼合基地的核心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直径100米*100米*100米的核心舱内部空间极为庞大,可以细分为多层,李清按照十米一层共分了十层,其中主控制室放在第五层。

    这玩意是由复合金属构成,内含各种隔层,能极大缓冲太空中的小型陨石冲击,隔绝绝大部分恶劣环境与太空中的极端环境。

    表面还附带一层能量吸收层,能吸收恒星光能与星空中的各种辐射射线为能量,哪怕在极端环境中也能为基地供能,维持最少能量需求。

    然后将那16门全自动哨戒炮全部搬到主核心舱的顶部,四门一组放在四个角落。

    再然后,四个30米*30米*30米的附属舱全放在核心舱的东方,两两并排。

    同时30米的高度分成三层,同样每层十米。

    再然后,将那一套小型矿石粉碎加筛选加精炼的设备放在.....基地外面。

    主要是里面放不下,虽然只是一套小型的,但粉碎,提炼与精炼其实是三套机械,个头相当不小,任何一个附属舱放下去就不够放其他东西了,到时候导原矿进去再精炼出来没地方堆,还不如直接放外面,到时候采集的原矿直接扔在基地周围的陨石坑内,精炼完后再屯在附属仓内,等屯积一定数量再一口气存入掌中宇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