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上达天听

    第七章 上达天听 (第2/3页)

对张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话音一转,看着比自己已经高了半个头的儿子,瞧着儿子略显稚嫩但十分俊朗的面容,轻声对张拯说道:“乖儿子,没白疼你。”

    ……

    太极宫——甘露殿,殿内李世民与张公谨相对而坐。

    两人尽皆神情凝重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摆放在两人面前的竹篮。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两人正在观摩着什么稀世珍宝。

    李世民今年三十一岁,比张公谨小了五岁,望之气度儒雅,面容宽厚,颌下蓄起短须,一双虎目里不时有精光闪过。

    如果不知他的名字,只看面相。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气度儒雅的中年男子,正是口含天宪,一怒便可伏尸百万,使天下血流漂杵的天可汗。

    站在整个大唐帝国权力争顶峰的最高主宰。

    然而此时,这位大唐帝国的掌舵人,权力的主宰,脸色却极其难看。

    张公谨进宫觐见时,李世民正在长孙皇后的服侍下进晚膳。

    听闻心腹爱将来访,顿时喜不自胜,连饭都顾不上吃便急匆匆的来到甘露殿接见张公谨。

    然而李世民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便被张公谨带来的坏消息打落谷底。

    “公瑾所言,属实否?”李世民沉吟了一会,缓缓开口道。

    张公谨指了指两人眼前的竹篮回道:“陛下,兹体事大,臣岂能信口开河!”

    “此事,是你家小子率先发现的?”

    “不错,正是犬子。当时魏国公,翼国公,宿国公,赵国公,莱国公……家的小子也在。”张公谨再次肯定了一遍说道。

    “你家小子,以往只听说你家小子为人行事,嗯,颇为不羁。

    不曾想,不声不响之间竟然给朕立下一个大功。”

    李世对张公瑾说道。

    李世民没说错,对天下百姓来说,蝗灾代表着灾难,但是对于张拯来说,却是一桩功劳。

    “犬子不敢居功。”张公谨惶恐道。

    “罢了!罢了!咱们君臣,还是先来论一轮,怎么处理眼前这桩麻烦事儿吧。”李世民对张公瑾说道。

    “如今是五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