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不应该啊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四十一章 不应该啊 (第1/3页)

    时间如水,光阴易逝。

    不知不觉张拯已经在渭南别院住了快一个月月。

    期间除了回长安看了两次老娘之外,基本上没怎么挪窝。

    很神奇,作为长安有名的纨绔子弟,张拯这个月竟然没有出去闯祸。

    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实在是可喜可贺喜大普奔喜闻乐见。

    究其原因,还是张拯这段时间太忙了。

    一边忙着书院细节的规划,一边忙着印刷厂的事情。

    顺便等待世家反击李世民的手段。

    可惜左等右等,世家就是没动静,张拯都已经等得没耐心了。

    反而是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

    自从第一支运送粮食的车队进了长安城外的官仓。

    第二支,第三支……运送粮食的车队就络绎不绝。

    每日里城外官道上长长的运粮车队,已经成为了长安城外的一道奇异的景观。

    每日都有各地的百姓来道官道两旁,观看这前所未有的景象。

    “这么多粮食,得吃到啥时候啊?”

    同时关中,河南,山东等地旱灾严重稍具规模的城池,都有源源不断粮食的入仓。

    其中有来自江南的稻米,西北地的麦子。

    而数量最多的还是北方大规模种植的糜子。

    ……

    渭河边上的印刷厂已经颇具规模,每日里忙碌不休。

    每天都有将近十万份报纸从这个新奇的厂房里印刷出来。

    其中一半会在长安销售,而另一半,则由国公府快马送至长安周边的大城。

    大唐人民日报发行一周后,张拯便召集了马周,张二狗等人。

    将报纸的价格定在了一文钱。

    并且以往由小厮四处散发的方式也有所改变,改成了固定经营。

    于是长安各大坊市的门口,多了一处叫做报刊亭的建筑。

    编辑的人数也从当初只有三人的寒酸境地,升级到了如今十余人的规模。

    人才,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人才。

    如今十余人的编辑团队,隐隐以马周为首。

    原本主事的张二狗,反而成了与长安各大商家洽谈广告合作的公关型人物。

    并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