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楔子 (第2/3页)

子看他的神色很复杂,很不对劲。岁月艰难地在他石头一般硬朗的脸上刻下了刀削斧凿的痕迹,却没有改变他们一家人互相嫌弃的天性。

    “先回我家住吧,等你大一点,不算童工了再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供自己读书。”

    大一点是多少岁,当时的石小方不懂,只是在那个时候他才就有了模糊的“国家”、“义务”、“教育”和“工作”等的概念。只是这个概念也许模糊到变了形。

    这个概念是难得的美好和温馨,是家和学校的味道。

    可是家似乎不待见他,以上那些石小方还不记事时发生的那些血淋淋硬邦邦的故事,基本都是那位美丽的后妈袁艺非常生辣地告诉他的,连她自己曾经说过的刻薄话都没有掩饰。这个让蒙昧初识的乡巴佬石小方第一次产生惊艳感的女人斜靠在喷香的厨房门与廊花之间,小口闷着细长的女士香烟,不让他进去吃,不想让他乱闯,连让他呆多一天都不愿意。

    “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给我快点滚去学校自己玩。”

    可是学校似乎也不待见他。

    “他才四岁,也没有基础,我们是中英双语中小学,就算是您,这也不符合规矩。”

    “你懂规矩,我不懂,我只知道我们一家都注定是天才,不是规矩能束缚的。不要让我多说。”石子方两句话之间,就这么把石小方交给了一个孩子根本没接触过的中年人。

    “规矩”这个词是这个规矩的中年人给石小方种下的最大的性格种子,虽然遍历石小方的一生,哪怕这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也没有能改变这个孩子根性里的臭石头模式,但是给了他很微小的人生道路扭转。

    只是可惜的是,石小方没有能够成为天才,中规中矩的发展成了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打破规矩,托某些方面的福,却也没有太守规矩,起码如此年幼的他有不正常的社会身份——小学生。

    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很快进入叛逆时期,逃课打架恋爱直到成长,但是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几乎可以说从小受尽了风霜的他却直接跳过了所有叛逆期,彻底成长为一个中规中矩的三好学生。

    只是笨而已。没有一个老师或者家长愿意爱护这么个笨学生的吧,多么巨大的努力才换来了他那看得过去的成绩,仿佛浇了三勺肥粪的土地只长出了臭石头和野草。

    再后来,也许是因为脸面逐渐有乃父之风,长得极其方正,棱角分明,线条刚毅,渐渐老成得没有了小孩子的模样,他愈发不受人待见,不能融入他想融入的一切圈子。他依然固执,学习生活待人接物一腔子固执的实诚,仿佛是他天性向往于此,又仿佛是他在努力走着与其他家人完全不同的性格路数。

    但在其他人看来,石小方依然是一个很难相处,惹人嫌的角色。他的善良似乎都带着臭石头的坚硬、粗糙和恶臭。

    直到他遇到了互联网。他的世界就仿佛开拓了新的疆土。

    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互联网的神奇与可怕,他以当时的年龄绝不相符的冷静完成了这一初接触。互联网的神奇在于让人与世界触点的开拓以及获得爆炸量的资讯变得方便,和与他人的特殊接触方式变得诡诈。可怕在于,互联网看似爆炸量的信息,背后隐藏着大量无效的语言和信息荒漠,而且他见识了网吧里网虫们的腐朽与亢奋,并深深厌恶和抵触。

    他老子是真的能耐人,在石小方第一次学会使用聊天工具的时候,他父亲就第一时间加了他,这个能耐,让他在往后生命里,愈发觉得深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