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以后很难造反

    第423章 以后很难造反 (第2/3页)

口水缓可气。

    “都过来。”随着皇帝的招呼,所有人放下工具来到皇帝四周。

    朱高煦看着田里成捆的稻草,缓缓道:“刘部堂,咱们大明卫所兄弟,是如何屯田备战的?”

    刘俊道,按大明律,大明卫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田。

    “若是打仗呢?比如靖难中,和讨逆军,动则五六十万大军齐征?”

    刘俊道:“那基本要十抽九,更甚者,全卫抽动。”

    特别像朱棣后期为了湖广决战,抽调八十万,除了京营的三十万,其余来自八省,很多卫所被抽空了。

    “大量兵马的抽调,有啥后遗症?”朱高煦再问。

    刘俊愣了下,很明显没听懂后遗症是啥意思?

    “就是有啥利弊?”朱高煦反应过来。

    刘俊心想没利,弊一大堆,便道:“打起大仗来,卫所兵士抽调太多,如遇到农忙和丰收时,会影响耕种,遭成缺收甚至失收。”

    “讨逆战后期,京师已经非常缺粮,就算陛下没有在湖广取胜,再相持下去,陛下也必定会胜。”刘俊这时不着痕迹拍了下朱高煦的马屁。

    现场军将们都暗暗点头,即便是武将,他们在后期也感受到京师缺粮,到处缺粮,就算再打下去,朱棣这边还是要乱。

    “刚才你们干的累吗?”朱高煦这时看向诸将:“是不是很累,也不想干,那你们想过军士们会怎么想?现在还算大明建国之初,卫所兄弟们还算有点战斗力,等再过几十上百年你们看看。”

    “成天不搞训练,只知道种田屯守,长此以往,兵士恐怕只会拿锄头,不会拿刀箭了。”

    诸将沉默不语,也不敢出声,但几乎猜到皇帝想干嘛了。

    “精锐的兵马,是训练出来的,以后我大明军队,每天都要训练,每六天休息一天。”

    “所有军田,都要慢慢退出卫所,由百姓耕种。”

    但这涉及到一个问题,朱高煦在打讨逆战时,为了拉拢人心,给很多卫所(基本都是他当时占领地盘)分了田。

    那怎么办?

    所以朱高煦要改制。

    “征兵制,兵户分离。”

    大明的卫所制,家属们基本都跟着屯田(但不是绝对),因为每个正军要求一个军馀跟着,而军馀基本是正军的长子,或弟弟之类。

    所以通常全家会跟着正军,除非没有家属的。

    现在朱高煦改制,以后不需要军馀随军,正军在外驻守,训练,田交给家里的人囤种。

    “大明年满十六岁者,可自愿参与征兵,年满十八岁者,必须参与征兵(中科举、工匠、医生等部份职业可免)。”

    “广东的兵驻到江南来,江南的兵往北方去,北方的兵到广东驻守。”

    “当兵五年,可选择退役,当兵十年,必须退役。”

    朱高煦取消可恶的军户制,低层军户不再是世袭,(高级军将暂时不能这么干,会伤功臣们的心),军与户分离两地,正军就是在驻地训练。

    这样目前这批军卫比较沾光,他们都分到朱高煦给的田,还可以带田退役,退役后拥有几十上百亩田,家里日子会不错,这也是朱高煦为他们讨逆战立下功劳的赏赐。

    而以后的军士,都是从百姓中征招,朝廷只需出饷粮就行,不会再有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