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典型作死

    第六章 典型作死 (第2/3页)

你的儿子长孙元阙日前被我们请到了沧州总部做客,他在这里挺好的,好吃好住,我们待他如同上宾。

    但是呢,他过得好,我们却过得不好,因为我们羡渊教目前虽然有二十万人,但是却分布在大翰的各州,我们如果要举行一次聚会,这二十万人都要长途跋涉,感受颠沛流离,非常的辛苦。我作为一教之主,必须要给他们做好打算啊,不能让他们再这样辛苦了。

    所以,我恳请皇帝陛下能把沧州一州划归我教,这样我们这二十万人就都能团结友爱在一起,也方便您能统一管理。

    放心吧,沧州的赋税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还会上缴的更多。

    另,二十二皇子说只要皇帝陛下能答应这个条件,他就会开开心心的在朋友们的护送下返回京城。您的忠诚的子民公孙乱。

    长孙虞城听完了这封信之后,连喊了三声荒唐!荒唐!荒唐!他从这封信里获取里几个信息:

    一、长孙元阙被绑在沧州的羡渊教总部;

    二、羡渊教的教徒达到里惊人的二十万人;

    三、羡渊教打算划州自制;

    四、如果不答应条件三,长孙元阙别想活着回来。

    自从“双王之乱”之后,享受了三十多年和谐生活的大翰圣尊尚贤礼孝惠弘睿德皇帝长孙虞城又突然有了如同战乱那几年一般的心跳回忆。

    于是他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当时在各官员之间分为两派,分别是硬刚派和妥协派。

    硬刚派以柱国将军吴成璧为代表,他主张从沧州旁的渝州边防大营调动五万边军正面硬刚,一来可以解救皇子长孙元阙;二来可以把羡渊乱党一举击溃;三来可以彰显大翰的军威,震慑宵小之徒。

    他这个提议得到了右宰南宫明羽的附议。

    这里要补充一个背景,这南宫家和吴家是指腹为婚的亲家,所以南宫明羽附议吴成璧是理所当然。这两家指腹为婚是哪两个人呢?其中一位名叫南宫凤翎,是南宫明羽的女儿;另一位叫吴莫染。对,就是那个在沧州被迷晕的长孙元阙的吊刀吴莫染。

    吴成璧他们刚一说完,左宰史思良站了出来,他高声反对道:NO!陛下万不可听从吴将军所言啊!

    翰景宗问道:此话怎讲?史思良做了个九十度的揖,说道:若依吴将军所言,自渝州大营调动五万边军前往沧州营救,将有四大后患。

    渝州大营边军共十五万,一时之间调走三成,势必造成边防空虚,万一埃塞奇国获此消息,排兵渡临渊海,穿思归峡,一路北上,仅凭十万守军恐难坚守,到时一路北上,后果不堪设想,此为后患其一;

    若真强调五万边军前往沧州,刚信上所言,羡渊乱党已达二十万之众,以五万之兵力,如何撼动四倍于己之敌?若硬撼,臣恐会全军覆没,得不偿失,此为后患其二;

    就算以五万之兵力克二十万乱党,大获全胜,臣恐乱党气急败坏,对二十二殿下行不测,到时万劫不复,此为后患其三;

    又或者五万大军刚开拔,就有细作把此消息告与乱党,乱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战事未开之时,就对二十二殿下行不测,此为后患其四。

    这四大后患,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对我大翰不利啊!陛下!

    听他这么一说,有人在冒汗,有人在咬牙。

    冒汗的是大翰圣尊尚贤礼孝惠弘睿德皇帝长孙虞城,他听史思良这么一分析,心想:没错,把三分之一的守军从渝州大营抽走,那不就等于开着门对海峡对面的埃塞奇人说欢迎吗?所以万不可从边防调兵。

    他这么想的时候,把牙齿咬的咔咔响的吴成璧抱拳表示反对:陛下!渝州大营是离沧州最近的军营,如果不从那里调兵,则只有从相距五百里的徽州才能有可用之兵,但是五百里的距离,就算日夜不停的行军,也需至少五日,到时就失去了最好的战机,臣恐二十二殿下将有不测。

    知道为什么吴成璧这么着急要调兵去救人吗?一、因为他很久没上阵打仗了,手痒痒;二、他以为他儿子也被绑了,所以心里特别焦急,恨不得马上把那帮乱臣贼子给杀个干净,救他儿子脱身。

    史思良望了吴成璧一眼,对着天子作揖道:陛下,微臣获知吴将军的爱子也深陷囹圄,臣提议可由梁显宗率五万炽烈军前去驰援,从炽烈军驻地澜州至沧州只有二百余里,加上炽烈军马匹均为琉璃种的驰星宝马,连夜赶路只需一日的时间即可到达。

    他刚说完这些话,吴成璧牙齿咬得更响了,在心里骂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