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握住时代关键的武曌!

    第三章:握住时代关键的武曌! (第2/3页)

这件事对她的计划大有助益,她本就在思索怎么让皇后和长孙无忌联系起来,现在都不会她推波助澜,二人就主动的靠近了,简直天助她一般。

    听罢武曌的感慨,洛君薇作为一个上好的捧哏,立刻问道:“早定储君,以安社稷,召仪为什么说是在祸乱社稷呢?”

    武曌柔声道:“太子之位,岂能够轻易立呢?

    我大唐建朝以来,因为太子之位所托非人,而造就的结局,难道还不能让人警醒吗?

    国家没有嫡子,太子乃是国之根本,陛下不立太子,正是要考量诸皇子,择其中的贤能之人,以真正安定国本。

    但现在太子之位却成为某些人争夺权力的工具,成为某些人安身立命之本。

    这岂不是将个人放在国家之上吗?

    妾身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深深为之感慨啊。”

    这一番言语,让洛君薇笑着颔首,“召仪所说的很有道理,想必陛下会因为这番话而欣喜,外朝听到这番话后,也会有人理解召仪和陛下的顾虑。”

    太子,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是一个并没有丝毫神圣性的词汇,因为刚刚进入第三代的大唐,前面两代太子,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能登上帝位。

    无论是对于皇帝、后妃还是外朝的朝臣,太子都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靶子罢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太子之位就不重要,作为守擂之人,只要能够扛得住八面来风,那最后就能够赢得一切,还是比其他人胜过半分的。

    武曌得到洛君薇认可很是欣喜,洛君薇愿意将这番话传出去,这就是在帮助武曌。

    武曌的目标很简单,既是以此讨李治欢心,在这种时刻,她依旧和李治站在一起,又是将长孙无忌立太子的行为,塑造成为了自己的权势,而枉顾朝廷未来的形象。

    而那位可能会被立为太子的皇子,也将会在身上蒙受一层名声,那就是他的太子之位,是因为长孙无忌为了自己的权势,以及皇后为了寻找一个好控制的人,才得到的,他本身是一个既没有品德,又没有能力的人,武曌这一招,一石三鸟,简单却好用。

    武曌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得到洛氏的帮助,让雍国公真正的下场去帮助李治,而现在最能影响雍国公的人,就是国师,只要国师透露一点意思,雍国公就会全力以赴。

    而如何去影响国师,武曌轻声道:“郡主,妾身多年不曾见过国师,甚是想念,郡主可愿意为妾身给国师送一封信吗?”

    洛君薇微微眯眼,“自然无不可,还请召仪将信件写下。”

    武曌笑道:“不必写了,郡主过目能诵,便直接口头转达吧,妾身相信郡主不会拆开信件看。”

    洛君薇差点有点没绷住。

    武曌让洛君薇口头转达,还要让洛君薇装作不知道信件内容。

    真的挺会开玩笑。

    武曌开个玩笑后,神情略微肃然了一些,“国师亲启:

    妾身这数年中随陛下理政,见到了一些有关于大唐的现实,从中发觉了一些不妥的动向。

    自贞观年间,大开分封,诸王、诸公出外建国,固然是开拓甚多,但是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在先汉年间,诸王诸侯旋起兴盛,转而衰落,多有白衣卿相之事,后汉年间,门阀大族势力强大,但伴随着外戚以及宦官的争斗,亦多有破灭,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但不过是新兴数十年而已。

    东汉破灭后,门阀士族愈发鼎盛,但不过是旋起旋灭,多有房支被灭。

    山东士族、江南士族,现在都依靠着祖上的名声来做官,使得世人敬仰,但按照三百年来惯例,若是多代之后,没有人显耀,终究还是会败落。

    妾身认为科举将会是改变这一切的法门。

    但这些年来以妾身所见,这些高门大阀,依靠着诸王诸公的外拓,族中子弟多有累功而高升者,在王国、公国中高升,进而通过族中、姻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