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蓬莱道大行台尚书令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一章:蓬莱道大行台尚书令 (第1/3页)

    天圣四年。

    本来应该得胜归来的齐国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和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洛君骏却颇为出乎人意料的停留在蓬莱岛上,向朝廷呈上了一份很是耐人寻味的奏章。

    “蓬莱三岛,土民众多,仅蓬莱一岛就有不下四十万户众,我大唐天军,多此击溃岛民,然大军进,则诸土民亡奔山野,大军退则引军造反,大军不堪其扰。

    即便是方丈岛上,也多有反复,其中缘由,盖因齐国贵勋灭,汉民稀少,先帝在时,曾说向蓬莱三岛迁徙六十万户汉民,现在却不曾做到,臣与辽国公启奏。

    如今蓬莱三岛之难,不在军势,天军进则大胜,而在于治安,而在于收其人心,人心不服,实在难以降服蓬莱,最终也不得不退出蓬莱。

    祈天子、天后,遣宗王为镇,遣能臣、胥吏于此,发汉民填充蓬莱,一座城、一座镇,处处为汉民,于蓬莱建立州县,授田开垦,这才是可安万年之计。”

    打完仗对当地进行安抚,这的确是行军大总管的职责,但薛仁贵的这封信很怪异,那就是他竟然敢在奏章中,直接提出让宗王坐镇,谁不知道,那本就是齐国的领土,还有什么可让宗王坐镇的,尤其是他还提出让能臣胥吏前往。

    这不是一个行军总管所应该提出的意见,而是宰相们经过合议之后,才得出的结论。

    更怪异的在于,天子和天后竟然还真的把薛仁贵这封奏章,放到了政事堂来商量,但商量就商量,天后几乎是一言不发,只听着宰相们说话,天子李治则时不时望向武曌,这怪异的一幕,让人实在是心中恒生疑窦,天后是不是又有什么手段要施展。

    几场气氛非常奇怪的会议下来,在会议上说话的宰相也越来越少,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真的是有点不对劲了,武曌这才开口道:“朕在想一件事,诸卿认为蓬莱三岛的局势到底有多么危急,是不是如同奏章中所讲的这样。

    六大王国,绝对不容有失。

    这是我大唐从先帝时就要执行的大政,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凌驾于六大王国的安危之上,朕在思索,如果真的如同辽国公等人所言的话,那我朝廷是否应该立刻迁徙二十万户汉民过去,而后征发全国府兵,再往蓬莱投放三十万大军先过去,建立屯田呢?”

    疯了?

    武曌的话刚刚落下,几乎所有人都立刻懵逼的望向她,眼睛中都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三十万大军,二十万户百姓,这是什么人能想出来的事情?

    从大唐建立开始,就从来都没有派出过这么多的军队,就连攻打冬突厥和辽东国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十几万大军而已,三十万大军渡过大海去攻击蓬莱,万一出个什么事,比如如同这次遇到什么天灾,那可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二十万户百姓,那就更是开玩笑了,二十万户百姓,那就是一百多万人啊,没房子、没地、没过冬的粮食、没厚衣裳,就这么把人迁徙过去,那不是迁徙,而是让人找死,而且一百多万人,从哪里找那么多船去把人送过去呢?

    “陛下,万万不可。”

    “还请天后陛下三思啊!”

    在这种时候,谁还顾得上揣测武曌的心理,先把这件事拦下来,武曌当然不可能这么干,她又不是傻子,见到诸位宰相都拦着这件事,她便向洛君薇给了一个眼神。

    洛君薇心领神会,在众人没注意下,将殿外的人带了进来,来者依旧是来自军中的使者,一走进殿中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就直接跪在地上,高声道:“蓬莱军情,八百里加急,上呈陛下、天后陛下。”

    一听到又是蓬莱军情,诸位宰相顿时一滞,洛君薇已经走上前去,将军情接过,而后上呈给武曌,武曌肃然接过后,缓缓展开和李治一起看起来,李治脸色顿时一变再变,顿时众人便知道,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