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律令驳杂案终定

    第二十一章律令驳杂案终定 (第2/3页)

取平山庄所收录的卷宗。

    高师盛闻言,步至堂前,躬身一揖,回话道:“下吏在,不知通判有何事询问。”

    “方才证弘院主所言,你可听见?”

    “下吏全都听见了。”

    “那好!”山内通判端坐案后说道:“证弘院主肯定言道,他院中与郡里名册有各类文书,若所说不假,你平山庄所中当也有一份副本,你可见过?”庄所收到需要转交给郡里的各种公文后,都需要复写一份留存,为的就是出现眼前这种问题时,以供查找,佐证话语的真实性。

    “请通判恕罪,下吏昨日方至庄所,还未将历年存储的公文卷宗全都查阅,所以不能肯定证弘院主所说为实,恳请大人允许我将卷宗带到堂上,当堂查找。”

    高师盛所言,亦在情理之中,一上任就遇见命案,到任这一天半都在处理事情,回答不上来,并非有意懈怠公务。

    山内通判并未苛责,只是道了句:“可!”

    高师盛领命暂退,不一会便带人抬着两个箱子上来,正是他昨日翻看卷宗的那两个。

    “各类文书都出自庄所书役室野平三之手,下吏斗胆,请大人再宣室野平三上堂协助,一同查找。”

    “准请。”依旧是回复简短。

    室野平三慌忙上得堂前,俯身叩首,山内通判,挥手示意,可以赶紧查找了。

    不多时,室野平三就从箱中拣选出十几份文书,送上前去,他身份低微,没有资格登堂入室,到了式台回廊前,自有小侍上前接过,转送堂案,供两位郎官查阅。

    山内通判、松上刑录两人翻阅遍览,眉头皱得更深了,不是因为证弘院主所言,存在不实,而是文书全都齐备。

    即便是地子钱,这类僧院可免的杂税也都如数上缴,看着反倒像是假的。

    寺院对於征税,从来都是想尽办法逃避,善光院这么老实缴纳,反倒引人怀疑。

    其实也好理解,骏府对寺家一向监管严格,净土真宗在远江国敷知郡没有任何根基,只是不得不老实罢了。

    “这些都是历年的文书吗?”松上刑录放下手中的一份卷宗,开口问道。

    “回禀大人,这两年内有关善光院的卷宗都在这里了。”室野平三以为那里不对,吓得连忙说道:“小人所说句句属实,不敢欺瞒两位大人!”

    松上刑录感觉心底暗自庆幸,还好是郡守亲自下发的查封状令,不然真的按律推判,还真未必能够轻易结案。

    骏府在东海道三国,实行的是多轨法并行制度,即今川家自己颁布的法度《今川假名录》,和养老二年(718年)起藤原不比等根据《大宝律令》重新修订过得《养老律令》为根本。除此之外,还有镰仓幕府的《御成败式目》、《追加法》和《贞永式目》,室町幕府的《建武式目》,以及《唐律疏议》、《宋刑统》、《洪武永乐榜文》三种渡来法,作为补充条例。

    为何不统一律令,主要原因校学制度的不完善,校学师范教授的课业驳杂,水平也不高,奉行所的大小官吏们主要还是看自己家或者番头的家学如何,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法度相当杂乱。

    毕竟《今川假名录》对比其他几种经过漫长时间考验的律法来说,只能算作是一个总纲约束,具体量刑还是要看奉行官修习的律法和个人对律令的理解水平,来进行决断。

    山内检非违使少尉通判氏丰主修的是《宋刑统》,兼习《养老律令》;松上刑部少录郎官信宗学得是《唐律疏议》;高氏家学则是镰仓幕府的《御成败式目》和《追加法》、《贞永式目》,以及室町幕府的《建武式目》,其中最精通的当属高氏一族参与修订过得《建武式目》。

    庄所内三个有家学的武家名门,学得都不一样,放到整个东海道三国,就能猜出律令到底有多混乱。

    《今川假名录》规定,如果享有“守护不入”之权的豪族和寺家出现的纠纷案件。骏府官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