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利氏何人哉

    第三十三章利氏何人哉 (第3/3页)

,让他抽中了单月。

    他说自己兄长身体抱恙,还真不能算是信口开河,长田利氏这几年因为家中之事,操累过度,所以才会离开骏府城,回乡修养。

    ·········

    众人穿廊过亭,一路但见顽石假山,亭台楼阁,水榭木桥,一派富贵景象。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也被改建了不少其他建筑,破坏了秀丽景致。

    左边前头原先当是一片庭湖,被填平整理后,改成的空旷校场,立有箭靶,边儿上是兵番库。

    库房大开,三四个匠人正指挥着一帮人手在整修武备,高师盛瞥见里边有鑓枪、勾镰、薙刀等长兵,并见壁上整齐挂列的几十张半弓短弩,下方贴墙靠放着一排腹卷挂甲。

    没看见铁炮,许是单独藏在别处。

    镰枪遍地可见,别说长田家这种豪强大户,就是穷村贫户家中会或买或制,用於备盗,但弓弩甲胄可不是这么简单就能置办的到,而且一次还是这么多。

    骏府虽然没有下达过类似“刀狩令”的法令,但因天文年间爆发的远江一向一揆之后,便一直对弓矢与甲胄这两种武具管理严格。

    和弓又称为‘大弓’,泛指总长度超过逾两米的所有长弓。另有一种比和弓为短的制式,称为‘半弓’(大约45至160厘米),尺寸虽然减少,射程变近了,但威力丝毫没有削减。

    高师盛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兵番库墙壁上挂的当属於是,室町幕府时才被改进后的“四方竹弓”,由四片竹包裹著木芯的合成弓,威力比之平安朝,老古董式的丸木弓强劲许多。

    至於短弩是比铁炮更罕见的远程武器,到了当世,已经很少能看到大名军队或者武士有使用这种武具。

    高师盛也是阅读镰仓官修史书,有着千秋东鉴之称的《吾妻镜》与《秋津书记》等家传藏书,才知道原来过去数百年前,居然也有过弩这种武器。

    最早使用弩的记录是《出云国会记账》中,能找到奈良中期,遣唐使学习制作弩箭的记录,后来的宝龟年间因为陆奥战争频发,镇守府开始出现“弩师”的官职记录,唐贞观年间,与新罗发生对立,濑户内海各国都设立有“弩师”监护防务,但是到了三善清行时期“弩师”已经成了吃空饷的官职,因为被他提议废除,这也就不过前后两百年的时间。

    《秋津书记》记载的壬申之乱中,双方都使用了一种叫做弩的武器。伊治君麻吕之乱中,也有记录弩被朝廷朝廷军使用,而到了元庆之乱时弩箭已经被大量地装备军队。

    《吾妻镜》也记载有,前九年之战中陆奥安倍氏在厨防栅的防御战中使用弩箭的记录,这里又出现了不同的争论,毕竟弩箭本来是近畿朝廷军队专门使用的武器,而属于虾夷东蛮的奥州安倍氏是怎么得到弩箭的。

    一说是安倍氏得到过,朝廷大量的武器援助,其中就有弩箭;另一派则认为弩箭最早的制作和使用本就是为了抵御虾夷东蛮人,陆奥才是传入弩箭的地方。

    《吾妻镜》最后一次记载弩箭,是源赖朝统军讨伐逃往陆奥的兄弟源义经,以及及奥州藤原氏的时候,他麾下大将伊佐为宗,就冒着无数致命的弩箭,连续冲阵,接连讨取下了十八个首级。

    长田家兵番库内,所藏的当是后来改进过的短弩与《吾妻镜》中描述的弩箭,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武器,书中描述弩箭都是用“脚”这个单位来计算,应该是规格庞大,类似於弩炮。

    弩箭的没落与长弓的不断改进和武士阶级的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期武士作战一般都是小规模的,由骑马武士带领一些奉公郎党(步行武士)进行一些机动性,小规模的冲突。

    且战斗过程,一般主要表现个人勇武和镝流马的骑射本领,弩箭这种不讲武德和步行使用的武器逐渐就被淘汰掉了。

    尤其是随着制作弓箭技术的不断发展,弩对弓的射程优势大大地减少,而且弩射速相比较弓也有很大劣势,战场实用性变得不高,况且现在又引入了南蛮铁炮,唯一杀伤力大的优势也是荡然无存,被武士们抛弃,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高师盛虽然不好兵法,但他终究是武家子弟见猎心喜,不禁开口问道:“我方才看到兵库之中藏有弩箭,不知是从何处买来?”

    长田盛氏漫不经心地答道:“这皆是我大兄花重金从各处,托人淘买的,庄头若是感兴趣,俺做可主送您一柄。”

    “我怎好夺人所爱。”瞧了走在前头的长田盛氏,高师盛心道:“长田利氏无论性情如何,但这份武备不辍的见识,就要比眼前这个只知道在乡人面前,恣意妄为的兄弟强上太多。”

    顿时收起对长田利氏的轻视之心,反倒对与之会面,颇为期待。

    注释:电影《关原之战》中石田三成使用的是,应该是与铁炮一同引入的西洋绞盘弩,并非本土弩箭,不过外形大体相似,图片放在精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