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丨江是故乡清 第十六回:师娘

    第一卷丨江是故乡清 第十六回:师娘 (第2/3页)

西,全部杂碎推翻,然后火光在百里府上的各处燃起。

    百里公想过会遭到报复,这半年来,一直差人盯着柔州那边和周边,却不曾想,这群人竟然挑在正月初一,而就是这一时半刻的松懈,险些灭族。

    百里公和自家的死侍们,且战且退,掩护着家中的老人,女子和孩子撤退。百里家底蕴深厚,死侍也不是那种吃干饭的,甚至可以说,比多数州郡的边军战斗力都要强上一倍,双方甚至一度僵持不下,奈何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还有骑兵,慢慢的开始显出颓势。

    刚冲去的老少妇孺,没走多远,又被赶了回来,百里公一个不小心分神,喊着孩子躲开,后背就被狠狠的戳了一枪,枪尖贯穿到锁骨,鲜血洒了一地。

    瘫倒在地的百里公,这时突然想到了那两人,昏死前安排个中高手,务必掩护管家到“卓府”通风报信前来支援。

    于是,就有了之前的那一幕。

    栗子把管家扶到椅子上,试了试鼻息,只是昏了过去。就要出门的时候,悠悠紧紧的拉住他的手,摇了摇头。嬉戏人间这些年,悠悠早已看惯了这些人间闹剧,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就是人间。

    栗子说道,“姐姐,先生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那会我还不太懂,后来先生解释说,这句话不管是天子还是我们凡人,如果都能做到,这人间,也就没有那么乱了。我觉得,如果这次自己不去,那就是缺德。”

    悠悠眼睛一亮,突然发现,栗子真的开始长大了呢。悠悠认真地问栗子:“卓辰兮,那姐姐再教你一个更简单的道理,‘见死不救非君子,见义不为枉为人’,这个更浅显吧?”

    栗子嘿嘿笑了笑,说还是姐姐更聪明,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呢。

    悠悠叮嘱道,“既然你决定了,那姐姐再送你一个词,除恶务尽,一个活口都不能留。”

    “为什么啊?坏人打跑了不就行了吗?”悠悠刚夸完栗子,栗子就又回到了之前的傻样。悠悠不禁叹了口气,还是慢慢来吧。

    “因为有的坏人呢,让他们活下去,以后还会做更多更坏的事。”

    “哦。”栗子摸了摸头,还是不明白。

    “快去吧,等你亲眼看见了,就知道姐姐为什么这么说了,你再不去,百里家可就没有喘气的了。”

    栗子听完,马上就消失在原地。只是一个呼吸,就站在了百里府的屋顶上,看着院子里的凄惨景象,栗子才明白,姐姐为什么让他除恶务尽。

    从屋顶闪身到一个孕妇的身旁,左手挡住差点砍下去的军刀,右手直接掏穿了对方的胸膛,然后栗子的残影,不停在各处移动,所见之人,全部一击毙命,毫不拖拉和留情。

    不到一刻钟,百里府中的金甲士兵,全被栗子清理的一干二净,没有一个活口逃出去。

    他带着散落各处的百里家人,来到百里公身边,百里公此时悠悠醒转,努力开口道,“谢谢小兄弟了。”栗子用沾着鲜血的手,挠了挠头。然后转身,看向府外,一眨眼,又消失在原地。

    等在府外的骑将和管家,突然发现府中没了动静,正在纳闷时,骑将只感觉马身微微颤动了一下,周围的士兵纷纷退开,枪指着他。

    转头一看,不知从哪出现的挺拔男子,双手环胸,站在他的身后,金银两色的眼睛,冷冷的看着他,还不及他抽刀,就感觉自己的视线,转着圈的飞了出去,再一看,脖子不断喷涌出鲜血,赫然已被那人踢掉了头,然后才合上眼睛,滚落在地。

    就在众人惊愕之时,周围不断发出各种惨叫,各种头颅和残肢,飞在半空,一百多人,只是几个呼吸,就被栗子轻松解决。然后他再次消失在原地,站在镇子最高的建筑上,看了看四周,朝最近的骑军而去。

    那一夜,连绵的惨叫声和战马的嘶鸣,传遍了整个小镇,持续了半个时辰,吓得每户人家,都不敢开窗观望。

    后来,酒楼里,总有人言之凿凿,那天夜里,自己亲眼看到一只鬼怪,两眼放光,嘴里叼着人的胳膊,在山顶上边嚼着边嘶喊,几千的骑兵,被他吃的一干二净。以至于在后来的几十年,谁家的孩子经不住哭闹,老人就会用这次夜里出现的“鬼怪”吓唬孩子,“你再哭,老夜鬼就把你带走吃喽”,然后不管多么淘气的孩子,马上都会停止哭闹。

    第二天早上,镇子周围好像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金甲骑兵,后半夜就被百里家的死侍们清理干净了战场,饶是他们见多了各种场面,可第一次亲眼见过那些士兵们的凄惨死状,仍是不免两腿打颤。

    七天后,伤势稍好了些的百里公,带着全家老小,亲自登门卓府,所有人全部跪在地上,俯首感谢栗子的救命之恩。

    此时,栗子正在被先生罚站,扎着马步脑袋顶着凳子,百里家人看到后,又尴尬又忍不住笑。

    栗子不敢违背先生,又不能下去扶起众人,只能急中生智,大声嚷嚷道:“大恩不谢,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老州牧看到这一幕,也不免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传递在镇子的上空。

    那日,栗子只凭蛮力战斗,因为悠悠叮嘱他,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