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真正的CQB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19章 真正的CQB (第1/3页)

    CQB的前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与越南等现代战争中出现的特种作战概念。

    他们是非传统战争的专家,主要以小分队的方式入侵敌人后方,渗透方式也非常特别:跳伞、绳降、潜水,爆破等,并擅长于夜间行动,搜集情报,以及深入危险地带执行特定目标任务。

    现代战争结束后,各国原以为特种作战的概念不再适用。

    直至20世纪70年代,全球恐怖主义的出现,才彻底转变了观念;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80年的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人类首次直播反恐作战,英国SAS特种部队在仅11分钟之内,消灭了5名恐怖分子,成功解救26名人质,轰动世界,也从此让人们了解室内近距离作战的强大。

    这套战斗技巧和战术与传统的野战、丛林作战等完全不同,而且多应用在敌人指挥部、大楼、民居、小巷等室内狭小环境,所以这种战术称为“室内近距离战斗”,目前广泛应用于各国军方及警方的突击队、反恐部队等特勤单位。

    恰好。

    顾几所学专业的主修训练之一,便是警用CQB战术。

    与军用CQB侧重重火力强攻打击不同,警用CQB更多使用的是轻装备,需要讲究更多的切入技巧,眼下所面对的情况,正处于他的专业范围之内。

    穿过走廊,连续拐了两个墙角,众人仍旧没有听到什么异常的动静。

    就在大家稍作放松的时候,倏地,一阵隐隐约约的枪响,出现在墙壁之外。

    作为队伍后尾警戒的费尔森侧耳仔细听了会儿:“从外面传进来的,好像还是一层大厅登机口的方向。”

    “会不会是暴徒准备强攻了?”

    一名年轻联邦警察担心道。

    “不会,监控中心最后报告车辆消失,证明暴徒是想要隐藏渗透入侵点,没必要现在又大张旗鼓地从正面出现,这不符合常理。”

    顾几很快否定,沉冷道:“正面进攻,绝对是敌人的‘烟雾弹’,继续执行任务,注意警戒。”

    身为战术指挥官,他需要时刻凝聚小队信念,并树立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