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三县谈判

    第八百九十八章 三县谈判 (第2/3页)

    褚县丞回道:“当初下官跟随褚亮将军从江南东道起兵,便一直留任至今。”

    张阳打量着他,他比褚遂良还要年长几岁,便作揖道:“我该叫您一声兄长了,可惜当初天下大乱。”

    说起当年,褚县丞回道:“按说县侯的年纪,当年天下大乱,县侯还没出生吧。”

    张阳又是尴尬一笑,“当初时常听老师说过那天下英雄豪杰。”

    褚县丞道:“当年下官也不过是孩童年纪,当年的褚亮将军意气风发,虽是个文人,但行军冲阵从未退缩,只可惜如今年事已高,已告老回乡。”

    张阳安慰道:“能够告老还乡,也是一件幸事。”

    “是呀。”褚县丞面露感怀之色。

    “自骊山与蓝田县合作以来,双方互利互惠,骊山也从不藏私。”

    褚县丞回道:“近两年,县民确实都有了些许闲钱,外界的人对骊山议论很多,但下官明白,骊山想要与关中各县共同富裕,正是下官钦佩骊山之处。”

    张阳笑道:“褚县丞过奖了,其实当年我也去过江南,江南是一片鱼米丰沛的所在,将来的江南会更富庶的。”

    “县侯所言甚是。”

    张阳拍了拍他的肩膀,“前些天送来中原各地送来了文书,我几次告诫朝中要注意各地水土变化,可是河北的内涝还是发生了。”

    “河北诸地处在海河流域水流充沛,且河网密集,没有太大的输水河道,细支河流无法承载这么丰沛的水量,这才会导致每隔几年都会有水灾。”

    褚县丞回道:“下官从未见过哪个太府寺卿能如此尽责,佩服。”

    “其实不仅仅是河北,我也观察中原各地的情况,比如说西蜀川南,或者是岭南的大风,又或者南诏的旱情,这些都是我要关心的。”

    张阳释然一笑,“褚县丞的家乡是在江南道钱唐郡?”

    “正是。”

    “钱塘浪潮见过一次,便此生难忘。”

    褚县丞狐疑道:“县侯去过钱塘?”

    “以前去过,很久远了。”

    张阳笑着,正在回忆上辈子的事。

    又是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其实冒昧请褚县丞回来,是有一件事要谈。”

    “县侯还有何事?”

    张阳指了指地图,“还是因为这件事。”

    “此事可否容下官回去考虑。”

    “可以呀,不过可能时机不等人。”

    褚县丞看着张阳人畜无害的笑容,心中惊疑,最后目光落在他下巴处泛青的胡渣上。

    “其实新丰县的县丞愿意拿出两千亩,用来给骊山建设。”

    “什么!”褚县丞登时站起身怒道:“他哪里来的两千亩地,他新丰县哪来这么多土地,县侯莫要说笑了。”

    张阳沉声道:“新丰县确实没有这么多的田地,所以他愿意将许多民房拆了,将两千亩换出来,往后骊山技术院的一部分收益,他们全县都能得到分润。”

    言至此处,又压低嗓音对他道:“褚县丞,这是一笔包赚不赔的买卖,如果我们招收三千学子,每人每年收三百钱,那就是一千贯钱,而且年复一年,更不要说周边开设商铺,建设书馆与食堂。”

    “一个能够收容三千学子的技术院,远比你想的更赚钱。”

    褚县丞低头,双手正在掐算着。

    张阳笑道:“不然当年驿站出身的小县何来这么大的底气与您叫板?他不过是事先给了骊山好处,而我们骊山本着共同富裕的原则,自然不会瞒着您的。”

    “那时候渭南县的县丞也在,我不好明说罢了,这才告知你。”

    “您也不用怀疑我们当真有这么多学子?可以去长安城打听打听,想要拜在骊山门下的学子又有多少?”

    褚县丞忽然起身,怒道:“好个姓严的,竟然背着老夫做了这等事。”

    “您息怒。”

    张阳客气地给他倒上茶水。

    “县侯,容下官回去与县民商议,定会给骊山一个交代。”

    “啊……”张阳见他脚步匆匆又道:“您不喝茶了吗?”

    手里拿着茶碗,茶水还是热的,将其放下之后,重新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