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重归宁静

    第九百一十三章 重归宁静 (第3/3页)

山本身的地位放得并不高。

    李世民低声道:“朕应该推行此方略吗?”

    岑文本又道:“或许放在当初,推行这种方略会遇到许多的阻碍,但如今山西发生了这种事,臣以为时机到了。”

    “嗯,朕会在大朝会上与朝臣议论此事。”

    岑文本躬身行礼道:“陛下,此事或许不用经过朝议,旨意下达便好,因骊山建设以来便会收集各地各县群众的意见,已颇有成效,只要施行便可。”

    想到张阳,李世民喝着茶水,心中隐隐有不甘。

    脑海中似乎有他的声音在回荡,我早就和你说,你就是不听,你不仅不听你还不做。

    现在你反悔了,你想要这么做了。

    李世民闭着眼深吸一口气,让脑海中这声音退去,缓缓开口道:“以往是时机未到,现在正是时候。”

    “臣与房相也商议过此事,房相也是颇为赞同的。”

    “嗯,朕会考虑的。”

    “臣告退。”

    岑文本去准备治理各地疫病的事宜,还要经过太医署派人,吏部安排官吏,兵部安排人手,门下省批复。

    朝中要办一件事就需要通过各个关卡。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岑文本觉得在朝中很烦琐。

    刚从门下省,交代了各项吩咐,用最快的速度跑了各个官邸,将这些官吏从休沐中拉出来,也用了两天时间。

    看到官兵出发,岑文本这才走回皇城。

    李治站在远处看着这个中丞,别的官吏或者是三五成群,就连赵国公在朝中的名声再不好,身边还有三五人跟随。

    可现在岑文本位列中丞,在朝中总是孤身一人。

    他停下了脚步,也注意到了注视着自己的晋王殿下。

    “见过中丞。”

    “殿下。”

    李治快步走上前,“岑中丞似乎在朝中没有好友。”

    岑文本笑道:“有啊。”

    “不知是哪一位?”

    “尚书左丞又是骊山县侯,张阳。”

    李治气馁道:“姐夫在骊山已很久不踏足朝堂了。”

    岑文本解释道:“我与县侯是朋友,但不需要时常相聚,彼此听闻一些消息就能知晓各自的心意。”

    “刚看岑中丞面色不好,有心事?”

    岑文本尴尬一笑,“下官只是觉得朝中政令上命下达很是迟钝。”

    李治行礼道:“愿闻其详。”

    “从陛下开始,下旨查问山西的疫病,用了两天才将人手派出去,可骊山从得到消息到派人出发只用了半天。”

    李治点头道:“此事有耳闻,还以为都是谣言。”

    岑文本接着道:“换作是骊山,此刻到了山西已开始接手处理疫病。”

    “那是骊山结构简单,人员不庞杂,朝中三省六部各司其职调度起来也是难免的。”

    岑文本抚须道:“晋王殿下平定了齐州之乱,可有封赏?”

    “原本是有封赏的,但推辞了。”

    岑文本重重点头,又快步离开。

    跟在李治身后的公孙小娘道:“这个中丞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他好像有办不完的事。”

    “这朝堂上有很多办不完的事。”

    李治说着话走出了皇城。

    这一次平定了齐州之乱,李治得了一个叫做杜行敏的人,便拜托裴行俭给他迁户,迁入京兆府,从此成京兆府人士。

    许多事要等到朝中开朝之后才能知晓,齐王李佑终究是被赐死了。

    在弘文馆找到了狄仁杰,他也刚出来,“齐王死了,听许侍郎说过,这件事让宗室那边的议论很多。”

    “他们议论什么?”

    “议论陛下对齐王的处置。”

    “这有什么好议论。”

    狄仁杰感慨道:“以后宗室中人会对陛下战战兢兢。”

    “如果他们没有二心,他们面对父皇何须战战兢兢。”李治看了看四下,“张柬之人呢?”

    狄仁杰无奈道:“张柬之好不容易立功,他现在整日与一些人说着他在齐州如何如何神勇。”

    俩人走到一处酒肆,就听张柬之道:“当初某家独自一人面对十余个反军,没有丝毫的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