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张心安拜师

    第九百三十七章 张心安拜师 (第2/3页)

:“房相可还满意?”

    房玄龄道:“如此才思敏捷,同龄人岂是这孩子的对手,老臣小时候尚未有这等风采,如此与他比之,臣收得这个弟子,臣惶恐。”

    “在骊山还有一个十分了得的孩子。”

    房玄龄抚须道:“陛下所言是骊山长女,张清清?”

    李世民点头道:“当年皇后要收那孩子为弟子,可是她拒绝了,那孩子不仅仅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不论数术与才学造诣皆是上上之学,张公瑾过世之前,将一生本领都传给了她。”

    “这也是听张公瑾自己说的,有些事情他没有教张阳,但都传授给了张阳的孩子,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她跟着李靖学了兵法,跟着张公瑾学了谋略,与欧阳询学才学,更有玥儿亲传数术。”

    “还有张阳一直以来的教导,弟弟尚且如此,那姐姐可想而知,这大唐的小辈一个比一个出彩。”

    房玄龄低下眉眼,沉声道:“令人羡慕,也令人惴惴不安。”

    李丽质带着张心安走出宫门,李泰早早就在这里等着了,他问道:“今日如何了?”

    张心安道:“房相收我做弟子了。”

    李泰满意地一拍他的后背,“好样的,大丈夫当该如此,不能退缩。”

    “嘻嘻。”

    张心安跟着丽质姨姨上了马车。

    李泰亲自坐在车辕上,赶着马儿一起回了骊山。

    张阳与媳妇在村子里的田地里忙碌着,入冬之后还要察看地里的冻土的情况。

    小慧与小武都很忙,家里也没个帮手。

    夫妻俩便一起来查看田地里的冻土情况。

    李孝恭还在与一个县丞说着话。

    “河间郡王,今年的劳动模范县怎么不是新丰县?”新丰县的县丞严章一脸的焦急,“要说产量,我县的肥皂作坊一直都很好。”

    李孝恭不厌其烦,又解释道:“你看看渭南县的账目,他们的布绢产值是你们的几倍。”

    严章道:“这肥皂的利润自然是没有布绢高,骊山不能这样评劳动模范县,乡县也有诸多不服气。”

    李孝恭又道:“劳动模范县的评选可不只是谁生产的多?还要看经营能力,你们肥皂若经营得好,产值也不会比人家布坊来得少,可对?”

    严章欲言又止,这话也有道理。

    李孝恭安慰道:“这也只是第一年评选,来年还会继续评选的,不过是一面锦旗,加一点扶持罢了。”

    新丰县的县丞,严章又道:“对别人来说不过是一面锦旗,对下官来说这意义重大。”

    “你也放心,这一次的评选是老夫亲自带着人去各县察看所评的,涉及的不仅仅是保质保量,还要有生产规范,乡民风闻与经营效益,你们这些做县官的应该多向好的学习,劳动模范县是榜样,向榜样看齐,来年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些都是评比的条件,老夫可都悉数告诉你了,要是来年你还拿不到,就别来再问老夫,你们各县也要都走动走动,不要就关起门自己做事,多沟通不是坏事。”

    新丰县县丞躬身行礼道:“谢河间郡王指点。”

    李孝恭递给他一把南瓜子,总算是送走了这个县丞。

    张心安一到骊山,便骑着熊二找来,“爹!娘!房相收我做弟子了。”

    张阳直起腰。

    李玥写着记录,闻声看去。

    熊二跑来,它的嘴里还吐着热气,张阳掰开它凑上来的脑袋,问道:“当真答应了?”

    张心安回道:“孩儿见了房相与皇帝,之后又问了问题,孩儿答上来了。”

    张阳道:“行了,你赶紧回家去写今天的作业。”

    “那孩儿回去了。”

    夫妻俩站在田地里,李玥手拿着书卷笑道:“这孩子真有福气。”

    张阳笑道:“我们的孩子都是有福气的。”

    李玥幸福笑着,“看我们的孩子,多傻的孩子。”

    到了傍晚,关中的风更冷了,到了夜里便开始下雪了。

    事后,张阳才知道孩子之所以能够被房相收为弟子,开始因为他与皇帝讲了一个楚王攻宋,被墨子劝说放弃的故事。

    晚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