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村中俊彦龙兆天(1)

    第七章 村中俊彦龙兆天(1) (第2/3页)

上了师范,就真正跳出了农门,可谓是鲤鱼跃龙门了。

    为此,村里虽然贫穷,但村里的父老乡亲还是想方设法在村里为他摆了几围,庆贺村里出了个中师生。

    龙兆天,承载着村中父老乡亲的厚望,从凤山村这里走进高德师范学校,一门心思勤奋求学,希望将来能出人头地,为村里人争光。

    龙兆天毕业后离开家乡,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文昌中学任教,本以为10年寒窗苦读,终于当了一名教师,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阴媚的阳光从窗棂照进学校的财务室。

    大中专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领到他们自己的第一次工资,这的确是人生中值得喜悦的事情。

    这一天,令龙兆天值得喜悦多看几眼的并不是手中的那叠人民币。而是第一时间想到家中的母亲,他第一时间跑到邮政局把钱汇给母亲,好好孝敬亲爱的娘亲。

    好不容易学校放寒假了,当他兴奋地跑到商店买了许多本地特产带回去给父老乡亲分享时,不料由于思乡心切,在路上被一辆小轿车给撞了,礼品散落一地,他被事主送进了医院。

    当他伤愈出院时,假期也结束了。

    到了第二年放暑假前,学校通知他参加由县教育局统一举办的“年青教师业务培训班”培训,他又不能回乡了。

    在文昌中学任教第二寒假,他如愿回到了家乡。

    龙兆天的家乡在龙门县天河镇凤山村,听名字人家以为这里是“平原水乡,人间天堂”其实却是离县城200多公里,地处深山老林的一条小山村,每人每年平均收入只有50多元。

    龙兆天回乡听到这样的情况,他的心猛地揪了起来:一年才50多元,抵不上我一个月的工资,这怎么生活呢?

    他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学校,但家乡的情况总在牵动着他的心。

    后来,龙兆天又回了两次家乡,他村里村外山上山下跑了个遍,村里人用疑惑的眼光注视着他:“问阿天要干什么?”然而谁也不知道。

    如果一个从大山走出来的有为青年,在学校教书育人,每月领着不菲的工资,那么,他还会不满足吗?一般人或许应该会满足了。

    但是,龙兆天不会!

    主观因素是因为其自身拼搏上进的性格,客观因素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如火如荼地吹遍了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