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针锋相对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百七十三章 针锋相对 (第1/3页)

    “本以为你退休了会好好休息,没想到还是忍不住碰音乐。”

    茶室里。

    坐在天王南宫建业对面的,正是新艺唱片的老板陈为善。

    “唱了一辈子歌,停下来这么久,始终觉得喉咙不舒服……”南宫建业澹澹笑着。

    他和陈为善也是老交情了。

    两人的发家史同样传奇。

    78年,南宫建业一个潮汕人独自来到香江打拼,在西餐厅做着洗盘子的工作,认识了同为扑街仔的陈为善。

    两人在后厨里结缘,后来发现互相都有喜欢听音乐的爱好,时不时也在洗盘子的时候,点评当代各个歌星。

    到后来,一个去报名了香江电视台的演员培训班,从一部电视剧的龙套角色出道,而另外一人则是倒腾唱片的买卖。

    没错,大名鼎鼎的音乐创作天王南宫建业,当初是作为演员出道的,至于他的音乐天赋,还是后来演戏的时候,陪领导去ktv唱歌的时候才被发掘出来的。

    当时拍电视剧已经小有名气的南宫建业,在领导的帮助下,拿到了一首被当时某位歌星淘汰的歌,谁知道这一唱便不得了,连人带歌,迅速在香江蹿红。

    后来南宫建业转型成为歌手,努力发展音乐事业,不过因为名气大涨,在影视方面也能拿到更好的角色,更高的片酬,所以便音视双线发展。

    只可惜,南宫建业自第一首处女作火起来以后,后续约了几首歌,并未惊起任何波澜,再然后,便是他萌生了自己写歌的想法。

    谁知道,在领导眼里本以为是玩票性质的创作,却再次火爆了全港。

    南宫建业的创作天赋,这才被彻底发掘出来。

    等他合同期满,解约离开香江电视台以后,签约了一家唱片公司,着重发展音乐事业,在91年被《香江日报》封为当代四大天王。

    至于这家唱片公司,正是新艺。

    陈为善和南宫建业被餐厅的鬼老老板欺压后,先后离开了后厨。

    虽说陈为善和南宫建业离开后厨的时间差不多,但是他发家远比南宫建业早。

    陈为善从最开始倒卖水货唱片的地摊,到开了数家唱片店,用了极短的时间。

    水货发家的陈为善,转白卖起了正版,始终觉得利润不行。

    虽知大胆的他,竟然去接触唱片印刷的行当,弄了一个小厂后,居然搞起了盗版唱片,往自己唱片店一摆,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最后自然是被告了,赔了不少钱。

    陈为善气不过,本身便有唱片印刷厂的他,主动去接一些唱片公司的单子,后来又转正了,开始为一些小型唱片公司服务。

    后来唱片印刷厂扩大,陈为善还是嫌弃利润太低,欲望太大,干脆心一横,直接自己做内容,自己单独找歌手发布唱片。

    可是有名气,又独立的歌手,哪里去找?

    还好陈为善运气好,当时碰见了一位刚刚和某个唱片大厂解约的歌手。

    那时候南宫建业已经展露了自己的创作天赋,陈为善找到这位老相识,找他买了一首歌,交给那位歌手唱,然后再制作唱片出版并发售。

    陈为善从内容,到制作,最后到唱片店上架销售,几乎一条龙。

    虽然第一单生意成绩并不算太好,可是奈何整条线都是他自己的产业,利润直接拉爆。

    靠着一手唱片印刷厂,以及数个线下销售门店,新艺唱片迅速在香江展露头角。

    待到88年,南宫建业解约离开香江电视台后,和已经做出成绩的新艺合作。

    最后,一个成了四大天王,享誉美名和鲜花。

    另外一个,则成为了与环星、石磙、英娱同在香江搏杀的唱片巨头的老板。

    两人互相成就后,同在后厨工作的故事传出,直接是成了当时香江人尽皆知的励志故事。

    在那个混沌的年代,本就是无数草根撅起的时代。

    扑街仔最后成为英雄的故事,直到现在也值得传颂。

    陈为善只是品着茶,笑看着对面的南宫建业,突然意味深长的说道:

    “建业,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赵墨很像当年的你,都是如此的怪才……话说他要是生在那个年代,你觉得四大天王的位子,能否有他的一席之地呢?”

    在香江,最受欢迎的新生代歌手,还得是哈士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