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仁桓中兴,汉皇啃老

    番外五,仁桓中兴,汉皇啃老 (第2/3页)

再那么炎热。又有身毒棉花传入大汉,冬天的抗寒能力大大提升。

    因此刘谌在位晚期,正式开始了吞并整个东亚野心,一举将三韩半岛,东北三省,日本岛,漠南漠北,东南亚大片土地,全都被纳入了大汉领土,让整个东亚变成了一块整体。

    在当时打天下还是太容易了。

    因为一是那个时期并没有国家主权概念,大汉是第一个确定主权以及民族性质的国家。

    二是同时期的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比较落后。

    除了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贵霜帝国以外,其它各地要么没有人烟,要么全都是部落土著。

    比如当时的日本,几百个小部落,每个部落可能也就几十几百人,最多也就几千几万人,号称什么国家,实际上就是一群土著猴子。

    大汉的天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声音。犹如原始人遇到了现代人,很快就将整个日本四岛全部给占据。

    那个时候大汉人口已经突破上亿,生产力也大幅度提升,并且早在刘禅中后期,蒸汽机就已经搞定。

    要知道沈晨可是在建安年就命令工匠对这玩意儿进行研制。

    而刘禅活得够久,十八岁登基,快八十岁才死,他中后期就是公元250年左右,足足研制了四五十年,成熟的蒸汽机问世并且普及。

    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带来,从沈晨在建兴初年提出准备工业革命基础,他那一代人足足做了几十年贡献,到第四代刘谌继位的时候,基本已经开启了工业革命。

    这还是有沈晨早早打下基础,为大汉提前做下了发展方向,否则还要不知道走多少年弯路。

    但即便如此,从季汉建国再到工业革命展开,也已经走了几十年。

    不过,正因为基础打得雄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之后,大汉就彻底开始腾飞。

    钢铁轮船让大汉的坚船利炮走向了全世界,连罗马帝国都被数艘巡洋舰封锁了港口,向大汉俯首称臣。

    一系列举动令开疆拓土的刘谌彻底赢得了“武桓帝”的美誉。

    因而大汉历经刘备开国七年,刘禅治国五十七年,中间刘瓒过度两年,刘谌征战吞并东亚三十一年。

    从公元220年建国的季汉,历经四代皇帝,九十七年时间,至公元317年刘谌七十四岁驾崩时,已有近两千万平方公里土地!

    若是封建社会,如此大的疆域,想要统治谈何容易。即便是封建时期领土最多的元朝和清朝,也是难以控制。

    但架不住工业革命来了。

    原本到了百年后,刘谌长子,大汉第五代皇帝刘玺执政时期,国内就已经隐隐开始出现了土地兼并的苗子。

    即便汉家祖训要抑制土地兼并,可还是难以改变现状。

    然而工业革命开启,全国各地修建蒸汽火车,工厂运作,蒸汽轮船,蒸汽汽车遍地开花,城市化进程发展,让土地兼并变成了笑话。

    做地主再多的土地都没用了。

    因为国家开始从东南亚让土著种地运粮食回国,国内很多土地开始荒废,人口流动到城市开始打工,没人愿意去做田奴徒附,去挣那点微薄的口粮。

    所以土地兼并的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

    而百年发展之下,大汉人口从统一初年的三四千万,一路飙升至三四亿,翻了十倍不止。

    就算国内没有出头之日,大汉的蒸汽轮船遍布全球,各地殖民地不计其数,想要出国也只是买张船票的事情,根本不愁有出路。

    因此导致土地留不住人口,反而是国家开始取消了农业税收,甚至对农田和粮食进行补贴,对农民买种子、化肥等进行无息无责贷款,还高价回收粮食,否则都快无人种粮了。

    “仁桓中兴”之后,大汉的国力就略微有些下降,国内百姓的生活水准也差了一些,完全是靠着在海外不断占据无人区,挖掘矿产资源来填补国内空缺。

    毕竟文仁皇帝和武桓皇帝那一代大臣都是什么人?

    刘禅时期诸葛亮、沈晨。

    刘谌时期杜预和羊祜。

    这几代人慢慢凋零之后,到第五代皇帝刘玺继位的时候,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好在老刘家对皇子的培养一直都不错,生在帝王家最看重的是能力,如果能力不足,自然不能承担起皇帝大任。

    原本历史上刘谌性格刚烈,得知刘禅投降,就准备杀死妻子儿女自杀,另外两个幼子都怕死不愿意自裁,唯有七八岁的长子刘玺主动撞在了父亲剑上,可见品性有先祖昭烈之风。

    在发现大汉因为路子铺得太大之后,刘玺立即做出了应对。不仅亲自巡查国内,不断考核人才,还从国库当中,翻出了老刘家那几本看了无数遍的经典书籍出来。

    《诸子言》《沈氏经》《人论》,以及沈晨中后期写的《国富论》《沈子兵法》等十余本经书,即便看了无数遍,也依旧要从中找到治国的理念。

    通俗来说,就是啃老。

    可惜的是刘玺翻遍了沈晨留下来的无数经典,虽然大有收获,但面对眼前的困局,却还是觉得找不到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