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第二章学业

    第一十四章 第二章学业 (第2/3页)

事也用不着她自己考虑,她的所有的智慧也只能在王忠于这样的家庭里才得以发挥和施展。他不能不让忠于上学,当然忠于也很勤奋和刻苦,他也知道他得也读书的不易和荷花及荷花家的付出。他也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一边照顾母亲一边默念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偶尔也用木条在地上写写画画复习功课。若是有多余的时间,他学习扒地种些蔬菜一类的,虽然不很像样,总算可以凑合着吃。这样的劳动使王忠于的知识面更加广阔,身体也更加强壮起来,也更加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也更加知道知识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最基本最好的条件。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两人也逐渐长大,荷花和王忠于都也上初中了,他们都在相互帮助中更加成熟,更加懂得彼此的相互照顾,相互理解和尊重。这也许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这样使两人儿时的童真情感演变成了另外一种高尚的情感。

    他们也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他们也更加努力学习,又挤出时间来搞家务,还要想方设法挣自己的读书费用,青春的活跃正在勃蓬动荡。王忠于的家也荷花的帮助下有所起床了色和改变。难怪说:年轻就是资本”,这是不错的,其精力特别旺盛。有时还要贴补家用,这时的荷花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含苞待放的农村大姑娘,含情脉脉,含苞待放。

    少女的春心也正在向人类高级过程发展。都说女性比男性成熟得早。是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正是这样,一个大姑娘老是整天往人家家里跑,这就有点不像话了,这样的往来是要引来很多非议的,她也成了人们品茶饭后的谈资。虽说荷花不管些,可家里人就不行了,特别是当父母,何况每一个父母的内心都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将来,那有这样的,明明知道是个火坑,还要努力的往里跳,这是什么样的人,除非有病,然而荷花就像有病的人。因此,由于荷花的这种做法人得不到自己家人的同意,凉解和支持,荷花又是掘性格,和父母家人闹僵了以后,干脆一不做,二不羞,堵气搬到王忠于家长住。王忠于也劝说过她回去,可荷花坚持要要这样做,王忠于又说不过她,只好随她而去。

    王忠于也知道自己读书的使命和家里的条件和困难,父亲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干活也越来越吃力了,这样就出工的效率也随之降低,于是他把照顾母亲的事准备托护给弟弟和小妹,自己也得找点时间挣点钱,不能完全老是依赖荷花的帮助,这样长期下去也不好,她付出可太多了,老是这样是不行的,得靠自己站起来主动存担起家庭的责任,自己也寻点挣钱的路子,他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打听到卖煤是一件很不错的差事,而且是可行的,时间又刚好来得及,因为城里买煤人早上把煤买好后,再去上班。因此,完全等到放学赶急点煤厂还下班前把煤买好,先运回家。

    第二早上早一点,在四点左右可以把煤运到县城卖掉,回来再上课。相对来说利润也有点大,本钱也小,六角四分一百斤,如果背过四五十斤也只有三四毛钱,这样一次可以挣过七八毛钱。就是不知道自己能背多少?当地煤厂离家不远,先看看自己背三十斤,后面慢慢增加吗?一放学来不及吃饭就从学校出发到大约一公里不到的煤厂去背煤,他把平时节约下来的钱买了三十斤先背回家里,最后把煤放在地上,把好一点煤挑出第二天背去卖,天不见亮就起床,然后把准备好的煤又背到大约三到四公里的县城卖掉后回来再上学,由于王忠于的煤把差的挑出来了,各方面都比其他人的要好,所以很好卖,加之人物也小,一些具有同情心人就选择他的了。

    当王忠于拿到了他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力挣来钱,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他把这份喜悦想告诉给荷花,然后作了全部按排,弟妹也可以相互的照顾母亲了。可是这件事却惹得荷花大发雷霆,他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他第一次见荷花发这么大的脾气。但王忠于也不管她,还是照样做自己事,他不可能长期在荷花帮助下生存,何况自己是一个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也相信她能够理解的。他一边学习一边背煤卖。荷花呢?也在一边学习一边寻找方法不断的帮助他和寻找新的挣钱方法和新的途径。荷花天生的就是打理家务的能手,她饭里放些可吃的东西,尽量少放些主粮。虽说一顿饭主粮少,但被荷花的精心调配得十分香甜可口,对于他们家来说,每一顿饭菜都是美味佳肴。

    这样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