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光武中兴,征召结束

    第二百三十七章 光武中兴,征召结束 (第3/3页)

    前者求援还好说,鞑皇还认为这是僧格的稳重之举,毕竟大炎此次来势汹汹,一着不慎便有亡国之危。

    而后面的迁都之议,却是直接刺激到年迈的鞑皇,至于吗?!

    可作为一个王朝的最高执掌者,在他不想装睡时,就真的是睡不着。

    天灾人祸,吏治腐败,民间怨怼,国库空虚……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他们内部出了问题,赖以立足中原,以小族凌大族的军事武力已经土崩瓦解。

    真鞑兵、汉旗兵作为特权阶级,不堪一用,绿营兵这几年下来早已沦为兵痞,也没多大战力。

    僧格能带走十万“铁骑”,得益于去年从关外跑来的数万名”穷亲戚“,另外还榨干了所有王公贵族的私兵,里面多是奴才,少有真鞑本族。

    国都还有十数万大军,可其中除了部分亲军还有战力,其余都不过是绣花枕头。

    在得到几名汉人心腹的分析后,鞑皇定下迁都之议,同时将各省赶来的绿营兵一起调往前线,听从僧格使用。

    七月十三日,鞑皇下令迁都,优质人口和大量财富开始向关外转移。

    反正朝廷和皇帝会慢些走,如果僧格能胜,迁都就变成经营龙兴之地罢了。

    而这时周柏仍未出海右,娄晋鹏率领三万精骑止步京畿之外,十万铁骑的威慑力还是有的。

    目前双方停留在试探,小规模骑兵对战的阶段,哪方取得的小胜更多,谁就能遮蔽战场,取得先机。

    七月十八日,海右完全光复,后勤线路通畅,周柏率十万主力抵达前线战场。

    面对大纛高牙,气势磅礴的威武炎军,僧格反而莫名松了口气,因为他已经提前预警,而朝廷正在迁都。

    主力十万也都是如前锋精骑一般的强军,非是他这强行聚合的十万骑兵能敌,这几天小规模交战就已经吃够苦头,败多胜少。

    “只要迁往关外,再蓄族人血勇,将来必有再回中原之机!”

    后续无论炎军如何邀战挑衅,僧格都是避而不战,他认为只要拖延时间就好。

    也正因为十万铁骑的虎视眈眈,导致北伐主力前进缓慢,时刻要注意被突袭。

    直到七月底,关外传回消息,“老巢”被端了,龙兴之地的所有重镇均已被炎军攻陷。

    目前大炎征北将军李定国,已经率领五万精锐炎军向边关进发,路线完全复刻鞑靼入关。

    根据情报,边关自鞑靼入关开始就已荒废,驻守兵力极少。

    周柏从来都没说只有一路,五万人,刚好是大炎水师一次能运输的兵力。

    北伐以来,水师的运粮船不仅给御营主力补充,还要绕道给李定国部补充。

    游牧民族的思维局限,让他们根本就不重视水师,也不会想到周柏会派人走海路偷家。

    鞑靼朝廷一日三惊,僧格更是惊怒吐血,从边关到京城只需十天,脚程快或许只要五天?

    决战势在必行,而且要速战速决。

    如果能击溃大炎北伐主力,甚至擒杀光武帝,那及时回援一切都还有希望。

    可如果他败了,鞑靼也就没了。

    面对停下行军,不慌不忙的炎军主力,八月三日,僧格无奈选择率十万铁骑发起决战。

    只是炎军的姿态等于是请君入瓮,十万铁骑并没有冲垮身穿重甲,顶在最前面的三万羽林军。

    而后陷入纠缠作战的汪洋大海,再想撤退时,又被十年生聚养出的三万炎骑衔尾追杀。

    最终全军崩溃,一败涂地。

    一个月后,大炎成功光复京畿及国都,尽屠鞑靼皇室,以告祭太庙。

    半年后,天下抵定,大炎再复全盛版图,时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光武十一年的某天,周柏福至心灵,气运躁动,选择坐在龙椅上小憩。

    忽然间,身边之景不断倒退,金銮殿、国都、大炎十三省,乃至于整个世界全都化作梦幻泡影。

    “征召战争结束,安北国君,恭喜你获胜。”

    “作为胜利者,你可携带当前大炎王朝之气运,回返天元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