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什么是民心

    第18章 什么是民心 (第2/3页)

    速度上跟不上来,她的工钱就要比别人少,一天的时间可是耽误不得。

    宋玉娘力气比小南大,不由分说拉着她到了糜贞跟前,道:“夫人,这是小南,家里有一个打仗得了残疾的爹,一个只有三岁的小弟,她是家里的顶梁柱,挣了纺钱要抓药、要买麦糠、要养活家人。”

    “要不是石哥儿和秋云姐收留了她,小南全家早就饿死了。小南,我说的对不对?”

    小南听到宋玉娘的话,惶急的脸上露出担忧之色,连连点头道:“玉娘说的对,小南阿爹跟着朝廷征讨叛军,脚上生了浓疮,又染了风寒疫症。还好织坊有工钱,有了工钱,就能给阿爹抓药,给弟弟挣吃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十岁的孩子,在后世那是家里的宝,莫说是养家,就是帮着洗个碗,就是勤劳的孩子了。

    魏石之所以收留下小南,也是看到这孩子过得太苦,要是没有在织坊纺线,她就只能去砍柴,以她的力气,一天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

    让村里的穷人们过上好日子。

    这是魏石穿越以来,最重要的一句誓言。

    如果一个背诺,能让小南一家子活下去,魏石觉得值得去做。

    糜贞看着小南小小的身影,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一时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她从小生活在商贾大富之家,没有看到过底层民众的疾苦,也想象不到,在新野县治下,还有活不下去的百姓。

    一番参观之后天色已晚,糜贞、糜竺带着仆从,在魏延的保护下,住进了蔡里长、蔡光留下的房舍。

    当晚,魏石、韩秋云就在蔡家大院招待糜氏兄妹,作为曾经的里长,蔡家的房子明显要比村里其他人好了许多。

    当然,比起新野城中的左将军府,还是不能比的。

    魏延在晚餐的时候,不请自来。

    他已经从心里认为,魏石是他的族弟,在毫不客气的尝到了被烤得油滋滋直冒、香气扑鼻的野兔野鸡后,魏延脸上红光满面,赞不绝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