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静与动

    第二章 静与动 (第2/3页)

呀!一定说话算话呀!”

    “嗯,一定回来,回来给我们二小姐带好吃的!”张伯与英子聊着聊着他突然感觉他心里轻松了许多。

    “俺不要好吃的,只要张伯您平安回来,您见了大哥二哥三哥,一定问好,一定告诉他们俺娘想他们,大嫂想他们,还有英子想他们!”

    “二小姐这几天千万不要出门呀,好好跟着大人学做针线……”张伯一边温和地看着英子,他一边抬起大手摸摸英子的小脑袋,“俺家二小姐手最巧!”

    “俺有东西送给俺哥哥,您等着!”英子突然想起了什么,她一边说着,一边“噌”从小凳子上站了起来,一边扭身火急火燎蹿出了耳房,她迈开小腿向后院厢房跑去。一会儿,她怀里抱着一摞鞋垫又跑了回来,她把鞋垫推到张伯的怀里,“这一些是给俺大哥二哥三哥的……麻烦张伯带给他们!”

    “好,二小姐的心意也一起带给他们!”

    第二天天不亮张伯赶着马车走了。英子醒来时天已经大亮,英子很失落,她耷拉着脑袋站在门洞子里,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张伯离开崔家的这两天,英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去耳房看看,然后就站在崔家门口向外眺望,她满脸的心事,她满心的忐忑。王氏问她什么,她也不说,她生怕她的话给哥哥和张伯招来杀身之祸。

    张伯离开崔家的第三天,沙河镇有人来到了崔家,他们是来报喜的,崔耀聪的大儿子崔英元准备这个月结婚,希望王氏带着孩子们去吃酒席。崔老爷子活着时规定崔家人结婚办酒席一定要在崔家大院办,可是,崔老爷子死了,他的规矩也跟着死了。听说崔英元的媳妇留过洋,还有一定的家底,新媳妇家不愿意到乡下办喜事,崔耀聪只好在沙河镇包了一个饭店。王氏听了很生气,崔耀宗死了还不到三个月,孙子也没有过百天,自己肚子里又有遗腹子,她痛苦的心情一直无法抚平,让她挺着大肚子去参加侄儿崔英元的婚礼,她做不到。她本想让英子去,看着心情低落又胆小的英子,她摇摇头,她只好翻了翻箱底,找出几块大洋,她又找出一块红绸,她一边包起三块大洋,她一边习惯地向院里喊:“他张伯~”王氏苦笑了一下,她突然想起张伯出远门还没有回来。眼下找谁跑趟沙河镇呢?她想找人把三块大洋送到沙河镇崔耀聪家,可是,家里真的没有适合跑这趟腿的人,此时此刻崔家大院里只剩下了三个女人,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王氏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她把用红布抱着的三块大洋揣进怀里。这时,秋霞从后院迈进了前院堂房,她手里攥着一副银镯子,她递给了王氏,“娘,这是俺嫁给英业时您送俺的,本来想好好留着,弟英元结婚,英业也不在家,这算是俺和英业的心意吧!”

    王氏听儿媳秋霞这么说,她瞬间眼泪汪汪,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一个字也没说出口。

    “娘,您别难过,以后有钱了,您再给俺买一副金的……”秋霞故意说。

    秋霞脸上的泪不知什么时候流到了她的嘴角,她苦笑了一下,默默低下头抬起袄袖擦擦脸。

    王氏点了点头,她庆幸自己身边还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儿媳,这是崔家的福气,儿媳还为崔家生了一个大孙子,如果崔耀宗活着他应该多高兴呀。

    “俺崔家欠你太多了!”王氏抬起胳膊把秋霞揽进她怀里,“这一些东西不知怎么送过去,家里没有一个能去的,你张伯出了远门,不知啥时候才能回来,唉!”

    “娘,让俺去吧!”秋霞抬起眼泪看着她婆婆王氏。

    “不,不,不可以!”王氏紧张地连着说了三个“不”,“沙河镇有日本鬼子,你哪儿都不能去!”

    “俺舅母来了!”英子在门口没等来张伯,却等来了她舅母刘氏。

    英子舅母刘氏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比王氏高出半个头,她头发梳得整齐,在脑后盘成小圆髽,脸上没有一点脂粉痕迹;她上身斜襟蓝青棉袄,下身肥大的黑色棉裤,这一身衣装和她岁数不太相称;刘氏身子不胖不瘦,只是模样有点憔悴,说话声音依然洪亮,态度温和。

    秋霞搀扶着王氏奔出了堂房迈到了院子,只见英子拉着她舅母的胳膊站在院门口的台阶上。王氏见到嫂子刘氏伤悲从她心里升起来,瞬间在她脸上化成了两行泪。

    “妹妹,咱们姐俩都是苦命,苦命慢慢熬,熬成老来福!咱们子孙满堂,应该高兴,不是吗?”舅母刘氏性格洒脱,说话又爽快,她的声音给崔家大院带来了久违的喜庆。王氏的头一下抬了起来,腰杆也突然挺直了,她急忙让秋霞去烧水,“快去烧水,放点红糖!给你舅母暖暖身子!”

    秋霞与刘氏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她转身匆匆向厨房跑去。

    “不要忙活,不要忙活,俺想妹妹了,只想和妹妹聊聊天,孤独人找孤独人,话题能说到一块去,不是吗?俺这几天心思,您也快生了,俺怕孩子们忙不过,俺来当个指使!”

    “嫂子,您,这几天俺真的想托人喊您来!可,怕您也有事,所以……”王氏想起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哥哥又开始流泪。

    “娘和爹死的早,没有连累人,孩子成家了也不需要俺了,俺这丢三落四的老太婆,谁还稀罕?”刘氏急忙上前搀扶王氏,“妹妹,以后不许哭,您不为自己着想还要为肚子里的孩子想一想呀!不是吗?”

    刘氏为人真的值得翘大拇指,崔耀宗活着时就对刘氏有评价,虽没见过世面,说话做事有尺度,不轻易在人前显示喜怒悲哀,坏事到了她嘴里也变成了好事,也变得“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当她坐到王氏的面前,谈起英子舅舅和英子父亲崔耀宗时两个女人还是禁不住落泪,说到英子舅舅在世的声音与音容笑貌,更多的是细微周到,刘氏长长叹了口气,“如果他不抠门,如果他不那么惜财,他也不至于丢命啊!”刘氏抬起棉袄袖子擦去脸上泪珠,“咳,又说多了,本来,路上,俺还提醒自己,不要胡说八道,不要谈伤心事……你看看,你看看……”

    “那是日本鬼子爱财!是日本鬼子杀害了舅舅!”站在门口的英子生气地向屋里喊着。

    王氏一惊,她赶紧从炕沿上站起来,她走到英子眼前,“不许吆喝!小点声!”

    刘氏也急忙站起身扶着王氏,“好了,好了,孩子一点也没说错,不要埋怨她!”刘氏向英子招招手,“英子,过来,舅母带了许多面桃,还有炸花……你拿去吃吧,咱们刚刚说的这一些话走出门千万万不能说呀!”

    “嗯,俺知道!”英子使劲点点头。

    “俺们村子好多人被日本鬼子抓去了!”刘氏压低声音叹了口气。

    “抓去?什么意思?”王氏一惊。

    “听说鬼子在沙河镇修碉堡!”

    修碉堡?英子曾听人说过这句话,在哪儿听到的呢?她似乎想不起来了,她突然想到了张伯,张伯伯这个时候还不回来,是不是被鬼子抓去修碉堡了?想到这儿,英子急忙转身向前院门口跑去。

    “不要出去,不要出院门!”王氏和刘氏在英子背后着急地念叨着。

    就在这时,村子外面传来了几声枪声,少顷,突然崔家的院门急切地响起来。英子惊慌失措地回头喊她娘,“娘,娘,来人了……”

    刘氏搀着王氏匆匆从堂屋奔到了院子。这时,院门口外面传来了英芬惊慌的喊叫:“娘,妹妹,快开门!”

    英子一听是姐姐英芬的声音,她急忙跑到大门口,她踮着脚尖用尽全力打开了两扇沉重的大门,只见,姐夫粮贵搀扶着英芬钻了进来,姐姐英芬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喊着:“快,快关门!”

    粮贵回身把两扇大门使劲关上,然后他又抓起墙边上的顶门杠子横在两扇门上。

    “发生什么啦!”王氏也惊慌失色地看着英芬两口子。

    刘氏还算镇静,她看着英芬,“快去,让秋霞也去躲一躲,还有粮贵,你也去,带上吃奶的孩子,还有英子,你们快去!”

    英子紧张地躲在王氏的身后,她只想待在她母亲的身边,秋霞怎么拉也拉不走英子。刘氏回头狠狠瞪了英子一眼,“那你躲进屋里去!”

    刘氏急忙抓起旁边惊慌失措的王氏的手,“妹妹,不要害怕,这儿有俺呢,你也进屋,为了你肚子里的孩子,把你的心放肚子里去,把英子也带进屋!”

    “你呢?”王氏全身哆嗦,语音也在哆嗦。

    “俺不怕,你们也都不要害怕,崔家有俺呢……我想是来抓劳工和女人的,如果他们要抓,就把俺抓去,俺去给他们做饭!英芬和粮贵不能去,他们还年轻……”

    “咣当咣当咣当”外面有人狠狠敲门,似乎他们手里都拿着铁家伙。

    “你们娘俩快进屋,这里有俺在……”刘氏一下变成了关羽,她一边说着,一边回头看看王氏,一边向大门口走去。

    两扇大门打开了,闯进几个端着枪的二鬼子,他们一进门就吆五喝六,还有几个窜到了耳房向屋里东张西望,像偷鸡贼似的鬼鬼祟祟又明目张胆又嚣张跋扈。

    “你们有事吗?怎么能擅自闯进崔家?”刘氏面不改色,严厉地吼着。

    “呀,什么叫擅闯?我们是奉了皇军的命令来抓人的……”一个二鬼子歪戴着一顶棉帽子,两撇小胡子一高一低,满脸横肉,一副趾高气扬的表情,他根本没把刘氏放在眼里。

    “抓人?抓什么人?这是崔家大院,你们没听说过这儿曾住着清朝的进士和举人?”刘氏声音严厉。

    一个站在门口的二鬼子急忙跑到两撇胡子跟前,他轻轻地念叨着,“这是崔耀宗的家……”

    “崔耀宗?那个那个在县衙做事的……他不是偷盗皇协军武器的……”两撇胡子斜着眼瞄着刘氏,他嘴里傲慢无礼地嘟囔着。

    “他,我妹夫是举人,更是做事磊落,怎么能做偷盗之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以死明志,整个掖县人都知道,难道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