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朱门灯火寒家月(二)(5k)

    第九十五章 朱门灯火寒家月(二)(5k) (第2/3页)

头来的绿色幼芽。

    “幽州便如这片田地,虽也是荒地,可到底还是能长出些绿芽来。”

    他又指向另外一片荒地,其上空无一物,“而凉州便如这片荒地,不论如何播种,总归是寸草不生。”

    “世上常言关西将,关东相。何以如此?不过是凉州常年处在战乱之中,厮杀的多了,活下来的,自然也就成了百战名将。”贾诩笑道。

    “凉州三明,皆是出身凉州名门,可入了雒阳又如何?一死,一隐,一蹉跎。他们才能岂在此间公卿之下?”

    “何以至此?无非此处为彼等故土,而我等为外来之人。”

    刘备望着眼前的贾诩,如今的贾诩到底还不是日后那个隐没如深渊的毒士,言语之间,到底还是有些意气。

    刘备无奈一笑,“所以同为边地之人,也是贾君见我的缘由之一?”

    贾诩点了点头,“刘君所言不差。诩当日也曾见过段公,只是段公如今意气消沉,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百战东羌的段公了。其实在刘君之前,诩还有一人可选,只是此人如今不在雒阳,不然此人其实是诩的最好选择。”

    “边地之人,已有名声。备倒是可以一猜。”刘备笑道,“可是董卓?”

    “确是董卓。”贾诩点了点头,“董仲颖熊虎之将,于凉州盛有大名。诩可直言,若是今日在雒阳之中的是董卓,某定然是要投到他麾下的。”

    刘备点了点头,“乡土情重,加上董卓名重,贾君投入其麾下也不算难解之事。”

    他蓦然又是一笑,“可惜如今是备先至,那便无他董仲颖之事了。”

    “刘君以为我定会助你?”贾诩也是笑道,“不知刘君之自信从何而来?”

    “纵然今日贾君以为不可,未必他日依然不可。你我,来日方长。”

    贾诩笑了笑,“诩自来惜命,便在此处,等君扬名雒阳。”

    言已至此,贾诩之意已然再明显不过。他自是能相助刘备,只是如今刘备的名头还不够他相助罢了。

    刘备准备告辞离去,贾诩却是忽然又将他喊住,笑道:“刘君,若有闲暇,可去见见史阿,此人也是个极有意思的人物。”

    “若要在雒阳城中立足,除了要看那地面之上,也要看地面之下。”

    刘备稍稍沉默,笑道:“多谢贾君之策。”

    刘备离去之后,贾诩弯腰捡起地上的锄头。

    于此之时,他不得不收回方才的一句言语,原来是闻名不如见面。

    涿郡刘备,是个有趣之人。

    只是劳作片刻之后,他便又直起腰身,锤了捶后背。

    唯有亲自动手,才知稼穑之艰难。

    他心中想着,是否有朝一日,这些雒阳城中的世家豪族,朝中的满朝公卿们,也会尝尝挨饿的滋味。

    …………

    宅院之外,刘备与关羽牵马而行。

    刘备此时正想着贾诩方才的言语。

    凉州人,并州人,幽州人。

    汉以三州为藩篱,以保中原之地。

    边塞之人,日日死战,九死一生。中原高门,静坐闲谈,坐而论道。

    非止朱门灯火寒家月,一处月光两处看。

    天下又何尝不是如此?

    后来董卓祸乱雒阳,天街踏尽公卿骨,除了此人心性暴戾,未尝没有要以凉州兵戈,压下中原公卿嵴梁的意思。

    而贾诩建言兵进长安之时,除是为了自保,只怕也未尝没有一雪心中激愤的心思。

    文与武,本就不相得,更何况是久为藩篱的边地。

    边地之人,抛头洒血,换来中原之人锦衣玉食,歌舞升平。

    然后便是对边地武夫的谩骂轻视,以为此辈小儿,边地出身,非是经学传家,只配操刀于疆场,如何上得了朝堂?

    也就难怪后来出了董卓这般人,以手中凉刀,强压他们低头。

    …………

    “兄长,不知那贾诩才学如何?”关羽问道。

    刘备收回思绪,笑道:“此人的才学自然是极好的。”

    他不再多谈此事,自然不是信不过关羽,只是关羽性直,本就不适合这般阴诡之事。

    “云长,你可知史阿住在雒阳何处?”

    关羽点头道:“自然知道。史阿虽非出身名门,可为人侠义,在雒阳游侠之中极为有名。”

    “那咱们今日就去拜会一番这位雒阳豪侠。”刘备笑道。

    关羽虽然有些不解,可也不曾多问。

    两人又策马朝着西门而去。

    …………

    过夏门而入金市。

    所谓金市,便是指繁华市场。

    而如今雒阳城中最为繁华的金市就是此处。

    此时正是热闹时分,两人刚自城北而来,像是突然置身于一处别样天地。

    人声沸腾,车马喧嚣。

    两人迈步而入,站在人潮之中,竟是一时之间迷了方向。

    长街两侧,小贩们叫喊不停,珍奇之物琳琅满目,有些是中原之地常见之物,而有些则是自域外来的稀罕之物。

    那些小贩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