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卷1:陈灿之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1980卷1:陈灿之死 (第1/3页)

    看得见的泥石流瞬间吞噬的是村庄、山川、河流和生命,那仅仅是一场自然灾害而已。但看不见的泥石流却于无声处吞噬良知,淹没道德,湮灭伦理,甚至默默危及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兴盛与存亡。

    ——作者题记

    1980卷1;陈灿之死

    惊蛰来了,只是白天长了些,日子也暖和了许多,一些草儿树儿,都冒出绿意,像人们脱下厚重的棉袄,露出了迷人的青春和活力。

    声声春雷,唤醒天地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都有些迫不及待了。此时鞋山湖就像民谚说的那样:惊蛰和暖百花开,万物睁眼嬉戏来。飘香百里是油菜,翠绿起舞看春麦。

    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蒙蒙细雨丝夹着寒意飘来,鞋山湖的残冬,天气总是忽热忽冷的,这样的天气,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一不小心,就让人就感冒了。

    刚刚又送走了一个员工,朱先进心里真的失落了许多,他们都走了,回城了,自己的城又在哪里?

    本来自己就不是城市来的,哪里会有自己的城呐!自己反正是没处可去,一个成分不好的家庭,他还能希望啥子呐!前途、命运、未来、希望,对他来说,仿佛鞋山湖就是他的围城,他的宿命。

    从1976年开始,鞋山湖纺织厂每天都有调走的人,工厂大门两边,一棵棵线柳都有些苍老,仿佛成了十里长亭,那飘动的柳条,像不愿松开的手,像飘忽不定的心思,像依依不舍的人,仿佛也舍不得渐行渐远的同事。

    那些一起流血流汗的伙伴,真的要走了,朱先进心里还真让人心里多了几分离别的悲伤,这些柳树也就多了点春色无边惹人愁的伤感。真是杨柳有情不似水,目送离人到天涯。

    走的人兴高采烈,终于离开了这个曾经青春在闪光的地方,人往高处走,那时能回城,就是从糠萝里回米萝里的事,令人羡慕着呐!

    这种相送就是离别,就是命运交错,大家的心情都彼此少不了沉重,毕竟这么多年的同事,一朝分离,世事两茫茫不说,大家去留都是前程未卜,离开的人回到故乡,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开始,并不意味着道路是平坦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走了的,都是有后门,或者不择手段的。日子久了,剩下的没有指望的,心里不平衡的也大有人在。

    其实朱先进早已经感觉到气候会有大的变化,197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人事变化很大,之后决定恢复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开幕词中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年,坚定地改革派胡耀邦成了党的书记。此前,他担任中组部部长,平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大批冤假错案,并解决了右派问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大道理说不上来,但朱先进心里也不是那种眷恋“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凡生活,他喜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奋斗感和成就感。如今环境变化好像一天天加剧,他心里也就多了许多思考与忧虑。

    如今是每走一个人,他都要伤神一番,毕竟工厂一二百来人,哪个不是他的好朋友。每走一个人,他都要亲自送上车,每走一个人,他都会想起另一个人,一个永远没有离开鞋山湖纺织的人。

    那是1978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天空有些闷,朱先进正坐在办公室里抽烟,有救护车响起,他心里乱得很。他习惯性拿起电话,那是他负责安生生产,听到救命的声音,他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