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27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1/3页)那门打开了,原来是宝钗出来,宝玉袭人一群人在后面送她。黛玉不愿被看见,忙在旁边躲了。待宝钗走了,宝玉进去关了门,黛玉方才转出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最后自觉无味,方才转身回来。
回到潇湘馆,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时分,方才睡了。
第二天,是四月二十六,要祭花神的时节,园子里的女孩子们,在每一颗树上,每一颗花上,都系了花瓣编成的轿马,罗纱叠成的旌旗,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香菱和众丫鬟们,都互相扶着,在园里看着玩。唯独不见黛玉。迎春说:“林妹妹怎么没来,这个懒丫头,还睡觉呢不成?”宝钗说:“你们等着,我去闹了她来。”说完,就去潇湘馆寻黛玉。
到了潇湘馆,正见宝玉走了进去,宝钗心想,既是宝玉已经来找她,我也就不必去了。于是原路回去,正好路上有个大蝴蝶,在这春末时节也翩翩起舞了,宝钗爱玩儿,就从袖子里取出扇子来,往草地上扑蝴蝶。那蝴蝶飞阿跑阿,宝钗追阿扑阿,就到了滴翠亭上。宝钗跑的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刚要走,忽听滴翠亭里边有人嘁嘁喳喳地说话。一个说:“你瞧瞧这手帕子,是不是你丢的,要是,就拿着;要不是,就还给芸二爷去。”另一个说:“是我的啊,给我吧。”这一个说:“你拿什么谢我?”那个说:“我自然谢你。”这个说:“那你拿什么谢人家。”那个说:“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拣了人家的东西,自然要还。我拿什么谢他呢?”这个说:“你不谢他,我没法回他啊,人家再三再四说了,要有东西也谢他的。”半晌,这个答道:“也罢,拿我这个帕子给他,算是谢他的吧。你不要告诉别人啊,起个誓来。”那个说:“我要告诉别人了,就长疮,不得好死!”这个说:“哎呀,咱们只顾说话,被人听到了怎么办?不如把窗子推开,有人来了,咱们能先看得见。”
宝钗吓了一跳,心里还说:“怪说那从古至今奸淫狗盗的,都有心机,今天果然如此,这一开窗,不就见到我了吗?如今我听了她的短儿,因为狗急跳墙,乱去生事,我就没趣了。”正想着呢,“咯吱”一声,窗子推开了,宝钗故意则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儿藏!”一边说,一边重着脚步故意往亭子上跑。
那窗里的红玉和坠儿,都吓了一大跳。宝钗反扭头对她俩说:“你们藏了林姑娘了没有?”
坠儿说:“没有啊,何曾见到林姑娘了。”
宝钗说:“我刚才在河那边看见她在这里蹲着玩水,我要悄悄地吓她一吓,还没走到跟前,她倒看见我了,就一绕不见了。别是藏在亭子里头了。”一边说,一边又进到亭子里,检查了一下,果然没有,方才说说地走了。
那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赶忙拉着坠儿的手说:“不得了了!林姑娘刚才蹲着这里玩水,想是都听见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说:“这可怎么办啊?”坠儿说:“听了也不怕,谁有时间管闲事。”红玉说:“若是宝姑娘听见了,到也罢了。那林姑娘嘴里最爱刻薄人,心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办呢?”
俩人正这么互相分析着瞎说呢,忽然那边凤姐站在山坡上招手。红玉连忙弃了坠儿,跑到凤姐跟前,堆着笑问:“奶奶叫我做什么事?”
凤姐打量了她一下,说:“我的丫头今天没跟来,我现在有事,要叫人去说,不知你能不能说齐全。”
红玉笑说:“奶奶请说。”
凤姐说:“你是哪房里的?待会人家找你,我好替你说的。”
红玉说:“我是宝二爷房里的。”
凤姐说:“好,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子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底下放着一卷银子,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钱,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她瞧了,再给她拿去。再里头床头间有一个小荷包拿了来。”
红玉听了就转身而去。等红玉跑了一趟回来,却见凤姐已经不在这山坡上了。四下一看,只见探春、宝钗在池边看鱼,红玉上来陪着笑问:“姑娘们可知道二奶奶去哪了?”
探春说:“去你大奶奶院里找找。”于是红玉就往稻香村来,半路正见晴雯、绮霰、碧痕、紫绡、麝月、侍书等一群高级丫鬟来了。
晴雯一见了红玉,就说到:“你只是疯吧!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烧,就在外头逛。”红玉说:“昨儿二爷说了,今日不用浇花。我喂雀儿的时候,姐姐还睡觉呢。”碧痕说:“茶炉子呢?”红玉说:“今日不该我生茶炉子,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霰说:“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她逛去吧。”红玉说:“你们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叫我取东西的。”说着把荷包举给她们看,方才没话了。
大家各自走开。晴雯冷笑道:“难怪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了。不知是跟她说了一句半句话,名儿知道不知道呢,就把她兴得这样!这一趟半趟的算不了什么,明儿还得听我们的话,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是呢。”一面说着去了。
红玉听了,只得忍着气来找凤姐。到了李纨那里,果然见到,红玉上来说:“平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