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天下谁是英雄

    1问天下谁是英雄 (第2/3页)

王莽做到了!他的儿子杀死了一名奴婢,王莽立即逼他自杀扺命!这样的事情,翻开历朝历代的史书,也只有王莽能够做到!己不正何以正人?儿子杀人不用扺命,别人杀人又如何定罪?

    王莽的第三大罪状在于托古改制。王莽当上新朝的皇帝之后,顽固而又热情地推行他的复古改革。这时他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根本不需要伪装,他应该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然而他的真实想法就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废除奴隶制,耕者有其田。八口之家超出九百亩土地,必须将多余部分让给无地农民!

    然而,王莽失败了!他的理想触犯了刘氏宗族和豪强地主的利益,他们不断起兵反抗!由于天灾,各地农民也纷纷起义!

    地皇四年,“穿越之子”王莽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天地神祗不愿让一个“现代人”强行改变历史潮流,特赋予汉室宗亲刘秀“大陨石召唤术”等神技,帮助他在昆阳打败了新朝的主力部队。随着各地人民不断反抗,王莽终于顶不住了;绿林军打入了关中。无奈之下,王莽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下令释放囚徒,分发兵器,歃血为盟,号召大家共同发誓:“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不忠于我们朝廷的人,鬼都不会放过他!然后由更始将军统帅囚徒,出征迎敌。

    可犯人们一点都不傻,你王莽大势已去,让我们当炮灰,我们会心甘情愿替他殉葬?结果刚刚渡过渭水,囚徒们就四处逃窜,就剩更始将军一个人,灰溜溜跑回长安,向王莽报告战绩。那种辛酸、无助、凄凉,不亲身经历是很难体会的。没过多久,绿林军杀进来了,商县人杜吴杀死了王莽。为了抢夺他的尸体,人们互相伤害,在争抢中伤亡。后来又把王莽的头颅挂出来示众,胆子大的人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吃了。曾经富有四海、万人之上的统治者,最终落了这么一个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更有意思的是,王莽的头颅还被后代统治者收藏,直到西晋。王莽作为反面教材,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是君主,再说臣子。

    1402年六月,南京城乱如麻。方孝孺静坐家中,等待被捕的一刻。

    3年前,朱棣在北京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反对侄子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发兵前,他的军师姚广孝跪地嘱托,说南京城破之日,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希望不要杀他。

    “杀方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姚广孝意味深长地说。

    朱棣打下南京城后,方孝孺果然不逃,也不降。

    下狱后,朱棣再三请人去劝降,方孝孺终不从。

    等到朱棣准备登极时,为了借重方孝孺在天下士人中的名气,便要他起草登位诏书。

    方孝孺身穿孝服,大哭上殿,见朱棣。

    史书记下了两人的对话。

    朱棣:先生请不要悲伤,我不过是效法周公辅佐周成王。

    方孝孺:那成王现在哪里?

    朱棣:他(指建文帝朱允炆)自焚,死了。方孝孺:成王不在了,为何不立成王之子为帝?

    朱棣:国赖长君(意为朱允炆之子年幼,不适合掌国)。方孝孺:为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这是我们的家事,请先生不要过度操心。

    说完,命左右上纸笔。

    朱棣:登极诏书,非先生起草不可。

    方孝孺写了几个字,随即掷笔于地,大哭。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

    朱棣:难道你不怕诛九族?

    方孝孺:便诛十族奈我何!

    朱棣彻底被激怒,当场命人用刀割裂方孝孺的嘴巴,从脸颊割到耳朵。

    方孝孺的族人、朋友、门生,一个个在他面前被处死,他都不为所动。

    轮到他的弟弟方孝友,他罕见地留下眼泪,弟弟反过来劝他,“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整整杀了7天,一共杀了873人.

    最后才轮到方孝孺本人。他慨然赴死,并写了一首绝命词: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死时,年仅46岁。

    这是中国历史上株连最广的一次惨杀。方孝孺,此后成为“骨鲠之士”的代名词,成为明朝最硬的“硬骨头”。

    朱棣请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其实不过是做做样子,写不写都是一样!方孝孺偏偏不写,且扬言灭十族也不写!试问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与你同归于尽?朱棣与朱允炆,谁有资格当皇帝?父死子替,兄终弟及,都是前任皇帝在自说自话,本身就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