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赵记茶亭

    4、 赵记茶亭 (第2/3页)

工取,农民用毛竹去节做成管道,可把溪水引入家中蓄水缸中,随时有随时接。水接满了,把管道旁移一下即可。储水是必要的,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下雨天,则水质不好就不能用。赵家备有两口大水缸。能对付十来天的不测;第三、柴火是自己从山上砍的杂木,晒干后就堆在所谓的楼上——用几块板和木头搭的架而己。只能放柴火之类的东西。柴常年要干才好烧,做饭烧水都用它。

    也就是说,孙艳姿孙二娘的凉茶本钱趋近于零。当然茶杯是买的。道道地地的景德镇产的青花瓷杯,漂亮着呢!

    生意归生意,人情是人情。赵记茶亭的茶不是每杯都是两分钱。有人给五分的,也有给一角的。给两分钱的是正常价,给五分的是客气,给一角的则是大手价。不过孙二娘一般仍然坚持找人家钱,是决不多收的。也有不给钱的。一种是人家无零钱,大票子,孙二娘就算了,下次给吧!她是不会找那么多零钱给人家,都麻烦,就懒得要。一种人是没有带钱的,过路农村人较多,像张平安这种又是一种情况。没有钱没关系,唱口水解渴,是孙二娘做好事,叫修行积德,也是祖上留下来的美德。

    过去确实,茶亭是不收钱的,凉茶随你喝。但是快过年时,茶亭施茶人会挑着担子去化缘——不是要饭。扁担挑着两副箩筐,箩筐上有某某茶亭标记。凡是路过此茶亭的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从家中拿出几块年糕、或糍粑、或一升半升米谷之类的吃食,放入挑箩筐人的箩筐里,自觉不自觉中己是习俗。不知是那年月施茶者不上门化缘了。于是喝茶给钱,就把老规矩给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