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女反思

    14、母女反思 (第2/2页)

。可她多年卖茶,见识过不少人。经过她茶亭的,不光是农民,有工人、学生,有知识分子,有国家干部等等,各式各样的人。虽然不与他们结识。可她听他们在茶亭歇脚时的交谈,看他们的行为举止,辨别一个人,大概还有一定的经验。她认为张平安本人没有什么,还算可以的。可从女儿的交待中,她看出了他二姐的刁蛮,有嫌弃她家的意思,是嫌穷,还是嫌人多,说不准。说实在的二娘早想过了,穷日子好对付,她能吃苦。可两个老人,老了要伺候,尤其是生病,就不好伺候了。加上丈夫是残疾,无劳动力,照顾老人的责任就落在她一人肩上。若是自己又老了,再生个病痛,这个家谁来管啊?原先指望女儿招郎,现又不行了,那么就只能指望赵金菊女儿一人了。她扛得起吗?老了怎么办?是一个大问题。今天是人家提出,还没有当面提出来呢!可这也是自然规律,是迟早会发生的,孙二娘觉得张平安靠不住。她已经知道了张平安将来工作会不在身边的。离家近,回来看看有可能,让人家在身边伺候不可能!所以孙二娘说:“菊儿,我们家穷,与张家不般配。我们家老人多,指望人家来伺候不可能!他不是看不上你,是他家看不上我们家!”二娘最后结论说:“事情到此结束吧!不要再发展了,我估计他家也是这个结论!”

    “不谈就不谈吧!娘!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你觉得不合适,我也有同感,不再往前发展就是了!”母女思想一致,赵金菊按既定方针办。

    张家不是没有动静,是在悄悄进行。张家动用了张平安的大姐张平静。叫张平静去赵庄暗察,土话三个字:“察人家”。张平静,赵金菊没见过,见到也不认识。暗察是悄悄的,孙二娘家是不晓得的。根据暗察报告。张家的意见一致:不谈为好。

    只有张平安保留看法说:“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他是相中了赵金菊的人,比班上同学程凤娇强多了,还为系花呢!不过他有数学脑袋,懂得计算,也不会见色忘形,不听家里意见。

    两个人的关系冰冻起来。来往仍然来往,只当认识的朋友处理。大家都心照不宣,谁也不去捅破这层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