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万事开头难

    第一章 万事开头难 (第2/3页)

发现没人住,才心安理得的搬进去的~

    从小连针都不偷的李玉内心的憋屈可想而知

    还好战国时代,十室九空,要不然哪有房子给他蹭啊!尤其还是咸阳~

    ………………

    规划了许久,日落西山的黄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见李玉手里拿着一木盒,向着咸阳内城走去

    这片区域,不像外城那么热闹,没有喧嚣的声音,一排排的高门高护,象征着此地每一户住着的都非富即贵。

    敲开最北边一户大门,拳头大小的铆钉,错落有致的镶嵌在,十五尺高的朱红色大门上,狮子造型的青铜门环显得庄严肃穆,无不彰显这此户人家的豪门权贵!!!

    连门槛都半尺来高,也不怕搁着脚~

    近半个多月的溜达,该打听的李玉基本都打听清楚

    这户人家,不是别人

    正是当今大秦镇国柱---上将军蒙骜的府邸。

    随着木门的声响,红木大门缓缓打开,露出一半截身影,身穿家丁服饰对着李玉道:“你找谁?”

    李玉双手微微一礼,笑道:“在下李玉,偶得一宝物献与蒙老将军,望请引荐”说着递出手中之木盒,将其当面打开。

    只见其内躺着一把无鞘匕首,在家丁手提灯下,分外刺眼,一见就发现其不凡。

    家丁接过木盒,说了句等着,就将大门给关上。

    当李玉想着怎么组织词语忽悠蒙骜时~侧耳听见~

    门内脚步声响起,李玉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

    大门再次打开,这次开门不再是原来那位家丁,换成一位老者,

    老者提着灯笼,打量了李玉一眼:

    “将军有请,随我来!”

    说完侧身抬手示意,李玉道了声“谢!”

    跨步入府,向内走去

    …………

    三进三出,李玉默测走了近百米,才在老者的带领下,在一屋前,停了下来。

    老者单手示意道:“将军就在里面,请!”

    李玉还礼,又整个整衣服,向内走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老者,虎体熊腰,跪伏桌案前,打量着手中的匕首,旁边摆放着一木盒,还有张A4纸,摊在桌前。

    李玉鞠躬对着老者一礼道:“晚辈李玉,见过蒙将军~”

    老将军闻声抬头,见一翩翩少年,不由一愣!

    这么年轻?

    顿时眼神里带着几分失望。

    李玉看在眼里,不由微微一笑道:

    “将军是瞧在下年幼,觉得又是一个夸夸其谈赵构,只会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否?”

    这时将军才将正视起李玉来,指着桌边的纸张道:“你这上面写得是真的?”

    李玉笑道:“是真是假,一试便知,大秦人才济济,让大秦工宰检验一二,一试便知,真金不怕火炼,我大秦的强盛靠的就是广纳贤才,不问年龄和出处,将军以为然否?”

    将军眼睛微眯道:“话是这么说,但大王日理万机,如果每个人都自荐去见大王,可不现实啊!”

    李玉听到这,胸有成竹道:“老将军可以先帮大王把把关,如果入得了将军的法眼,再由将军引荐,也不迟,今日给将军的炼铁技术只是其一,在下还有比齐国更为先进的提盐技术,加固城墙的水泥技术,让万民有书可读的造纸技术,还有可助大王一统的政法理论。不知老将军想考哪一个?”

    ……

    一炷香过后,随着蒙府的大门缓缓打开,蒙骜在家丁的陪同下将李玉亲自送至门前。

    望着李玉消失的背影,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微风拂过,感慨万千,

    转身对着身后的老管家,感慨道:

    “大秦!将要变天了!”

    李玉走在漆黑的街道上,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看来爱好广泛还是有作用的~

    年幼时的随手翻阅,居然派上了用场,而且还是用在了两千年后~

    感慨良多!剩下的只剩等待~

    ……

    三日后清晨,随着敲门声的响起,李玉打开了院门。

    映入眼帘的就是三日前见过的,蒙府老管家

    只见其微笑道:“老夫蒙府管事--蒙廉,不知这位小兄弟怎么称呼?”

    李玉颔首道:“晚辈姓李名玉,字孟德,祖籍楚地。”

    蒙廉老管家道:“老将军转述,先生明日卯时,在将军府前,一同前往咸阳宫,特来提醒先生早做准备。”

    李玉双手一礼道:“多谢蒙老,晚辈早有准备,定不会叫老将军失望,请老将军方心。”

    李玉本欲让老管家进屋内坐坐。

    管家婉言谢绝,转身离去。

    李玉关上院门,望着桌上准备的一张张纸,这些纸张,李玉连出恭都舍不得用,明日就得靠它,成败在此一举,万事俱备,蒙老将军这东风也已经借到了。

    “加油~”

    李玉暗暗给自己打气!

    心里默念着时间,数着绵羊,李玉再一次缓缓睁开了双眼,李玉失眠了!

    高考都没失眠过的他,一夜未睡的他精神头,居然不错,很是亢奋。

    为了明日的考场,李玉只能再次闭上眼睛,养精蓄锐。

    至少明天不能顶着个熊猫眼,去见未来的始皇帝吧!

    只能忍着起床的冲动,满脑子里胡思乱想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夜三更~

    起床-纸张叠好-井边洗漱,大半年未剪的头发,都快长到了肩膀,研究了半天的发型,还是梳了个九十年代末流行的霆锋头,只能等头发长长了再改,关门-向着将军府走去。

    当李玉走到将军府前时

    门前已有多人站在那,尤其是一匹黑色骏马,很是醒目--膘肥体壮,一看就是匹千里良驹。

    李玉很是羡慕的观察着这匹黑马。不多时,在老管家一众护卫下,李老将军走出了府门。

    见还在打量着自己爱马的李玉,笑道:“如果喜欢,我过两天托人给你送一匹,不知你骑射如何?”

    李玉闻声,赶忙扶手一礼道:“谢将军厚爱,在下没学过骑马!”

    蒙骜哈哈一笑道:“骑马很容易学,有空我找人教你,包你一学就会,时辰不早了,先去早朝。”

    说完就上马,不拖泥带水,李玉紧随其后。

    随着咸阳宫越来越近,轿夫马车,也随之增加,直到宫门外,文官落轿武官下马,才井然有序的向内走去。

    身穿一介布衣的李玉在人群中,显得尤为格格不入,尤其是这里面大部分,还都是年入半百的老者,更加凸显着李玉的与众不同。

    他们暗自打量着李玉的同时,李玉也在打量着他们,至少看见了一位想看的

    走在最前面的一位老人,只余光瞄了一眼李玉,就不再看,目视前方,仿佛一切都不入他眼,

    他就是秦国目前实际掌权者-吕不韦,一身华丽锦缎官服,面露肃色,不苟言笑,眼神里透露着城府及睿智,直指人心。

    仿佛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让人一眼就觉得其不可小觑。

    而和吕不韦并列而行的

    则是一位老好人面相的笑面虎

    “眯着眼睛微笑?”…

    喜欢这样笑的李玉基本上可以确定,此人为笑面虎,笑里藏刀的那种。

    不知其身份。但能和吕不韦并列而行的,整个大秦也就那么几个

    “不会是昌平君那老阴货吧!这得重点关注一下~”李玉默默的想着

    在李玉默默观察诸位时,忽然前方一只手拦在了李玉的去路~

    李玉顺势就望向方向蒙骜,蒙骜点头示意道:

    “在这等着”

    就向着大殿内走去。

    李玉只能望着干瞪眼,没想到见个秦王这么多规矩,

    只能百无聊赖的打量着,刚刚拦住自己的这位~

    看服饰应该是名宦官,不知其特殊部位阉了没有……

    在历史上的秦宦官不全是阉割的,汉以后才出现太监制度的。

    李玉有心想和其攀谈几句,顺便解解心里的压力。

    但当李玉开口第一句:

    “在下李玉,初次见面,不胜荣幸,可否交个朋友?”

    无声,一言不发目视远方,直接无视李玉的存在

    李玉交谈的心情瞬间都没了,还顺着其目光看了看,有什么东西吸引他的~

    ……

    半个时辰的等待,才见殿内走出一宦官

    向着李玉招手道:“你~大王宣你进殿!”说后,转身就向内走去。

    李玉习惯性的整了整衣服,心中莫名忐忑了一下,深吸一口气~

    沉下心来,挺直腰板,向内走去。

    巍峨的大殿上,直接映入眼帘的是坐在对面的少年。

    一身华丽的黑色长袍,面色俊逸严肃,双眼炯炯有神,望向进来的李玉。

    目测十八九岁,始皇帝还真年轻。

    见到华夏祖龙,李玉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只不过很快压下自己那躁动的心

    脚速匀步的向着殿内走去,余光打量着四周。

    目光很快就被就被秦王身后的珠帘吸引

    虽然隔着一些距离,但还是依稀看到珠帘后那一侧身影

    曼妙婀娜,引人瞎想

    没想到这位也来了~

    但很快反应过来这是什么地方,

    赶紧正了正眼神,俯腰微鞠,双手齐眉一礼道:

    “在下姓李名玉,自孟德,祖籍楚地,家师岳鹏举,杂学家。”

    说到这时,所有人都将目光瞄向了吕不韦,连秦王也是。

    而吕不韦则是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瞄了一眼李玉,就不再关注了,直视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时秦王发话了:“李玉,前几日蒙老将军送来一物,说是由你献于大秦,能改革现如今炼铁技术,是否属实?”

    李玉听到这,抬起头目视秦王微微一笑道:“家师云游四海,在一处化外之地学习了一套炼铁技术,经过自己改良已成熟,传授与我,现如今头天下纷争,我欲早日结束这场天下浩劫,所以我来到了秦国,想助秦王早日结束斗争,还天下太平,毕竟天下百姓,苦战争久已,百姓向往的国泰民安,也该要到来了!”

    听到这,殿内很多人,为之动容,没想到这位少年,小小年纪,有这样的胸怀!很是难得,眼中不由少了几分轻视!吕不韦也余光打量李玉一眼。

    这时一位官员站了出来说道:“天下七国,而你祖籍更是在楚,为何千里来秦?”

    李玉微微一笑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而如今七国中最强盛的则是秦国,七代明君传承,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