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2022年12月16日 (第1/3页)

    今天是周五,已经快到周末了,明天周末,我要去郊区度假。其实我是今天晚上出发的,所以时间还是十分紧急的。但是我不禁想起来我的工作就是我每天都要写吸血鬼女王日记。

    这件事儿我决定每天坚持写1万字,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令我愉快的事情。

    因为我是一个非常热爱写作的人。在这本日记进入正轨之前,我想先说说我的留学回忆录。

    我曾经在澳大利亚留学获得了硕士学历,海归归国参加了国企,央企的工作。

    那段留学经历是令我终身难忘的。

    我想会有很多人奇怪说我的日记进入正轨,内容会是什么呢?

    其实现在看来基本的内容是记录一些书中的精华,写一写读书笔记和我每天的计划,还有思想的记录,还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以及恋物笔记。

    当然以后的日记内容还会不断的丰富和增加,不断的更新。我想成为万能全勤写作王,也希望可以真正的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这些话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有些内幕也不好透露。我为此倒是已经认真的做了一些功课,看了一看各个板块儿的申请条件。希望可以梦想成真。所以这些刻苦的工作是不能不做的。

    那么关于这段留学的经历,我写了一个回忆录。这段留学的经历是十分刻骨铭心的,澳大利亚的风景也是非常的优美的,这些事情都可以令我终身难忘。

    于是我记录在我的日记里:

    《澳大利亚留学回忆录》1

    其实我一直想写一部《留学记忆》的小说,希望写的比《别了温哥华》更浪漫一些。大概目录是这样的。

    1风景

    2情人/同学

    3学业/学术

    4美食

    5艺术:烟火表演,悉尼歌剧院的演出

    我觉的这很有意义。于是我在写《澳大利亚留学回忆录》还是《悉尼美丽的风景线》之间摇摆不定。最终我决定了用多多的写作方法写《澳大利亚留学回忆录》。那就意味着要写的更多。

    当然我就不标注12345目录了,我把它们分为3集写在了我的正文里,READY?GO GO GO GO GO开始吧!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大约是大三那年,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的机会,通过同学的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当时我对他颇有好感。一见钟情之后,就开始交往约会,一起拍大头贴,逛街,吃各种好吃的东西。

    之后他就回了澳大利亚,寒暑假来看我,找我,还参加了我举办的生日聚会。

    由于这些原因大四那一年快毕业的时候,我就在英国伦敦,加拿大温哥华和澳大利亚悉尼这些城市之间,选择了去悉尼留学。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对他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是想去逃避我的初恋之情。因为我的初恋从高三毕业就去了英国留学,我怪他这么久都不回来看我找我,只是利用大四暑假回国和我约会了一天,后来就又鸟无音讯,因此我的心中十分不悦,所以就放弃了去欧洲的英国留学,选择了去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继续攻读硕士学历。

    另一个原因是我的一些同学也同样选择了去澳大利亚。我想这样人稍微多些,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于是我们就坐着飞机去澳大利亚开始留学了。当然这些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我只是轻描淡写了这些艰难的经历。在我的回忆录中,往后的章节,我会一一讲清楚,说具体的。

    飞机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海岸线来回盘旋了两圈,才降落。在飞机上,我从窗户望下去,感觉天空特别的晴朗和蔚蓝,悉尼机场附近的海湾风景非常的美,天空和大海都很干净蔚蓝。空气也很湿润,因为是海洋气候,而且阳光明媚,把天空和海湾照射的清澈而透明,那海湾在白天看,就好像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是清澈的有些淡雅的天蓝色的,这颗大大的蓝色宝石,当时那年那日,朝气蓬勃,美丽极了。

    后来我才领悟到,看的出来,澳大利亚做好了迎接我们到来的准备。他们已经准备的很周到,提前做好了功课。

    我意识到这将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留学经历,我年轻的留学梦想才刚刚起航,我希望它一帆风顺,一切顺利。

    其实要知道的是,为了去澳大利亚留学,我提前也做了非常多的功课和准备。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才通过拼搏和奋斗才来到我梦想的港湾。因为当时我只有22岁23岁的样子,还很年轻,出生牛犊不怕虎,相当的勇敢,一个人坐着飞机就敢飞了11-12个小时,来到澳大利亚的悉尼。

    我当时的家人对我留学之旅,也从一开始的犹豫反对,变成了理解和支持。这当然是因为我给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其实我一直到了大学毕业都没有离开过我的家乡北京。我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大学也是在那里上的。但也许是厚积薄发,也许是蔫人出爆子,我的这一次远行,竟然从北半球直接飞到了南半球。

    于是我要开始我的留学生活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竟然那么的勇敢,就好像是哥伦布当年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这一次我就来到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开始留学了。

    我开始了留学生活,从澳大利亚下飞机后,约定好的接机人员给了我一张手机和一张银行卡,车子把我拉到了我的HOME STAY,那个位置是在BEVERLYHILL。

    那个地区风景挺美,是由一家家的小洋房组成的街区,还有一家电影院,电影院附近有些小店和超市。他们基本上不播中文电影,只播英文电影。电影院在路口,海报的画面总是特别的吸引人。

    HOME STAY的早餐很好吃,是加黄油的方块软面包,和牛奶,每天吃起来百吃不腻。

    那家HOME STAY是中国一对上海博士夫妇开的,他俩白天都有工作去上班,家里有老人和他们的亲戚照顾HOME STAY里的学生们。学生们大多数时间白天也要上学,偶尔有学生放假回家,属于是这种情况。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了在悉尼大学的语言班的学习。因为我拿到的是有条件OFFER,所以要先读语言预科,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大学。

    于是我一边读语言,一边认识了我的第一个男性朋友。他是一位当地的LOCAL,因为他总是去我上学的BEVERLYHILLS火车站徘徊,其实是为了看我,所以我俩就认识了。后来我才知道他说自己有抑郁症,有自杀倾向,还有些其他的原因,所以就分手了。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去他家的房子里约会,还看一些英文书,我们用英文交流。

    那个时候我的语言班已经开始上了好一阵子,当时国内的中介机构,也给我推荐了一个山西的女同学,在澳大利亚可以互相联系。还记得我们都刚下飞机不久,我俩就一起去了附近的PITT STREET逛街,我们还一起研究出来了怎么过马路。

    谈到悉尼的街道,PITT STREET是一条步行街,风景不错,比较安静,有很多的商店,有的时候还有各种街头艺人的各种时尚而文艺的表演,这让安静的街道也变的热闹起来。有的时候在那个街头艺人表演的小广场,还会有一些成群结队和掉了队的鸽子,当然那是以灰鸽子居多。那条街道上有很多的小店,专卖店,品牌店,里面卖的东西,对于留学生来说,节省储存下来零花钱,还是买的起的,服装的样子很时尚,色彩也很鲜艳,最主要是有款型,非常的有曲线而合身。

    还有一些化妆品专卖店,比如FACE SHOP,或者是比较大型的化妆品超市,里面卖的粉底液擦上是最白的,而且黑色MAX睫毛膏加长加粗卷翘版的效果也非常的夸张,擦上去效果十分的明显。当然还有一些色彩十分明丽的彩色睫毛膏,涂抹上睫毛非常的鲜艳夸张,能够让眼睛显得更大,根根睫毛分明。有的时候我攒下来的生活费,还是足够买睫毛膏的。

    我买过MAX版,也买过彩色的。

    在PITT STREET旁边的一条商业街,就是主路:MAIN STREET。

    这条街道十分的宽敞,是悉尼最宽敞的一条街道了。里面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古建筑,和一些近代新建的摩天大楼,高楼大厦。其中在MAIN STREET上最有标志性的建筑就是QVB这个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商场,那里的商品是最好的,有许多百年老店,知名的时尚品牌。

    我留学周末或者下课逛街的时候,有的时候QVB商场会给我打1折,我也会愉快的购买到1折的外套,风衣,非常的时尚高贵,美丽大方,那是属于知名的时尚品牌。

    QVB的装饰风格是哥特式宫廷风,大概3到4层的样子,有地下1层,但是商场面积很大,顶楼是有好几个西餐厅,价格不菲,还有几个咖啡馆,在室内和顶楼广场都有,透明的屋顶,也就是窗户屋顶是为了遮雨,方便阳光明媚的日子,晒太阳,喝下午茶,和朋友畅聊人生,坐在咖啡厅里读一本英文小说,或者是写作。

    QVB的水晶吊灯是我见过最大的水晶吊灯,非常豪华,明亮,总体光线和壁纸色调是以暗雅的金黄色为主色调,壁纸的图案是经过认真的绘制的,非常的复杂和又细节感。看QVB的壁画好像是看画展一般,很有格调。

    商场一层底商也有咖啡厅,一半是在室内,另一半是在户外的露天广场,可以抽烟,很有人气,总是坐满了人。

    在咖啡厅户外露天广场旁边,有一个圆形的地下通道广场,有很多石头椅子,可以供路人休息,睡觉,打盹,或者是坐在那里看书,看报纸,比较的阴凉。

    没过多久我在语言班的两个朋友,跟我关系不错,一个是男的,另一个是中介介绍我们认识的那个女孩。他俩的HOMESTAY在KINGSGROVE。于是我就搬家去了KINGSGROVE,和那个男同学住同一个HOMESTAY,当然不会是同一个房间。

    那个胖乎乎的男同学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