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口中秉正邪两赋所生的许由、陶潜、阮籍

    贾雨村口中秉正邪两赋所生的许由、陶潜、阮籍 (第3/3页)

阳多”,“玲珑骰tóu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如果不是天纵其才,靠苦思冥想是不会有“温八叉”的。

    贾宝玉在大观园题对额的时候,同样表现出超凡的才华。他奉严父贾政之命应景联句,触景生情。同时,对贾政身后跟的那些学问家,予以毫不留情的反驳。贾宝玉有自己的文艺理论,诗赋对联张嘴就来,正是“曹七步”、“温八叉”的化身。宝玉凭吊林四娘的诗,才情横溢,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出色非凡。他还敢续《庄子》,写佛偈,样样都通。贾政说他“公然以温飞卿自居”,说的真对啊!

    第四,两人的创作风格相似。温庭筠的名句太多了,“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等等。对比贾宝玉的四首即事诗、姽婳词、《芙蓉诔》等作品看,华美的词句、深挚的感情是他们共同的风格。秉正邪两赋的人,“若生于公候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温庭筠、贾宝玉都是千古情痴。

    第五,两人对科举考试的态度相似。一个情痴因为得罪了令狐绹等权贵大臣,科举屡试不中,而且喜欢当“枪手”。考八韵诗,不用传小抄,温八叉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声音大一点,离他近的考生就能写出八韵了,他就在考场帮其他考生作弊。

    温八叉四十多岁的时候参加考试,监考老师专门给他设了一个座位,不让他和其他考生太近,还告诫他说:“知道你名气大,很多人都花大价钱请托你,这次你好自为之啊!”温庭筠老早写完了,请求先出场,后来才知道他提前交卷,一边往外走,一边通过口头提示帮助了八个考生。这是明知故犯,有意搅扰考场。估计温庭筠也是破罐子破摔,不想通过科举当官了,他就是来考着玩儿的。

    另一个情痴根本看不起科举,贾宝玉干脆不愿参加。

    第六,两人的命运结局相似。温庭筠中年辗转于长安、襄阳、江陵、扬州,我还引用蒋捷的一句词,来形容这时候的温庭筠,“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五十岁的时候,他因穷困沿街乞讨,有了钱又去青楼妓馆消费。可能是因为钱少、人老、又丑又脏,没有女孩搭理他,或者是他对服务不满意。总之,他撒酒疯,骂人,妓院老鸨不确定他是不是大名鼎鼎的“温八叉”,就报警了。巡夜的兵丁可不管那么多,就算真是温八叉,过气歌手,又能如何?来了就揍他,门牙都打掉了。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庭筠最后也是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直到贫病交加而死。

    根据《红楼梦》文本的伏笔和批语提示,贾宝玉也经历了“转眼乞丐人皆谤”的日子。只不过,贾宝玉悬崖撒手,第二次出了家。也引用蒋捷的一句词来形容出家的贾宝玉,“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是痴人才能讲痴话,写痴文,嬉笑怒骂感人心!作者哭成此书,含泪写宝玉情痴若呆、义重如山、蔑视权贵、粪土名利。爱之深、恨之切,贾政批评宝玉“公然以温飞卿自居”,还有那二首《西江月》,大概是作者的悔恨与自责吧!

    文本里,作者还借用兴儿的嘴说宝玉,“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欢读书”。然宝玉诗词题对,无一不通,是温八叉那样的天才啊。

    怀抱利器而人不知,补天之石弃于荒郊野岭。腹中草莽而夸者众,败絮其中混于庙堂之高。观温飞卿、贾宝玉之命运,我辈当热泪滚滚,亦当笑傲红尘。

    最后还要补充一个的爱情故事,牵扯到鱼玄机,后面还要提到这名女子,正好跟温八叉一并介绍了。

    鱼玄机原名鱼幼薇,字蕙兰,她爹是个落魄秀才,老早病死了。鱼幼薇母女为了生存,就帮着一些妓女洗衣服、床单。温八叉长得虽丑,却是长安城里有名的风流才子,懂音乐善填词。他常去哪家妓院,哪家的生意就好,因为有很多粉丝等着听新歌啊!哪个姑娘能请温八叉填一首新词,出名就容易多了。

    常在圈里混,温八叉就这么认识了十岁的鱼幼薇。他看鱼幼薇身世可怜又聪明伶俐,就收她为弟子,教她写歌词,也给些钱财让她母女补贴生活。后来温八叉离开长安,南下襄阳、江陵,两个人就分开了。

    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温庭筠,鱼幼薇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荡荡的。这是一个女学生爱上老师的故事,也是一个小姑娘迷恋大叔的故事。鱼幼薇连续写信,疯狂表白。温飞卿果然是“痴人”!他风流放纵,但师生的界限还是坚守了。他拒绝鱼幼薇的方式很稳妥,把鱼幼薇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后来的苏东坡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还是挖坑,以后会说到,请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十四岁的鱼幼薇嫁给李亿,李亿的正妻见丈夫娶了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小妾,心里恼火。她认为这个不会疼人专会闹人,不能挣钱最爱花钱的小妖精,早晚毁了自己的生活。论化妆、打扮、谈恋爱鱼幼薇是强项,居家过日子,鱼幼薇就不是对手了。

    日子一长,感情降温,李亿只要不在家,鱼幼薇就挨打。李亿也不能光谈恋爱不挣钱啊!他要工作,要到扬州作官。衙门一般都是大堂办公,后堂居住,正妻跟着,在家里闹就够头疼了,如果在衙门后堂里闹,传扬出去官威何在?万般无奈,他将鱼幼薇送进一座道观,说三年后来咸宜观接她。

    鱼幼薇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有了道号,“玄机”。鱼玄机在道观外墙上贴了一张公告,写着“诗文候教”,就是想跟文人雅士切磋诗词。这条微博一发出来,咸宜观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浪荡公子们挣着来道观,说是品茶下棋,弹琴听歌,其实寻花问柳,鱼玄机以女道士的身份作掩护,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明目张胆的接触各种男人,从弃妇变成了**。

    鱼玄机有一名伺候她的女道僮叫绿翘,长的风流灵巧,跟着鱼玄机学了不少东西,更重要的是她比鱼玄机还年轻。有一天,鱼玄机外出赴约,出门的时候交代绿翘说:“若有客人来,就告诉他我在哪。”那天鱼玄机回来的晚,绿翘出门迎接并说,某某来了,我话没说完,看你不在,人家马都没下就走了。

    鱼玄机越想越不对劲,自己的情夫大老远的来,如果绿翘对他说自己去哪了,情夫一定会开着宝马来接啊!她怀疑绿翘平时跟这人眉来眼去,趁自己不在抢了自己的情夫,就对绿翘鞭打审问。绿翘被活活打死,埋在道观后院的紫藤花下。

    有嫖客来,一问起绿翘,鱼玄机就说她忍受不了清苦的出家生活,私逃下山了。后来埋藏绿翘的地方招来很多苍蝇,怎么赶都赶不走,命案浮出水面。鱼玄机被判处死刑,那一年,二十六岁。

    秉正邪两赋所生的米南宫(米芾、米癫、米襄阳)

    【文本: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chuò、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这个“易地则同之人”,就是指正气、邪气相互搏击的情况下,所生的一类人,这类人身上既有正气,又有邪气,虽然他们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机遇不同,但这些人的秉性是相同的,就是秉正邪两赋。

    贾雨村又举了一大堆秉正邪两赋所生之人的例子,我们根据出场顺序逐个介绍。

    13、米南宫

    米南宫就是米芾,湖北襄阳人,也被称为“米襄阳”。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文物鉴定家,收藏家。咱们在第九集里就提到过他,说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特别喜欢石头,喊石头“哥哥”,因而人称“米颠”。

    先说米芾的家事,扯的有点远,看看大家没有没似曾相识的感觉。

    宋仁宗十三岁继位,后妃一大堆,他当了十几年皇帝,都二十五六岁了,一个儿子都没有。于是,宋仁宗抱养了王爷的儿子,濮安懿王三岁的小男孩被接进皇宫,皇帝亲自给他起名叫赵宗实,并由曹皇后抚养,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赵宗实进宫两年后,宋仁宗有了第一个亲生儿子赵昉,不过生下来就是死胎,赵宗实还在皇宫里老实待着。又两年,宋仁宗有了第二个亲生儿子赵昕,有人认为养子赵宗实在皇帝身边待着,亲生儿子活不下来,赵宗实就离开皇宫回到濮安懿王身边。虽然赵宗实回了王爷府,赵昕也没活满一岁,又死了。

    宋仁宗考虑把赵宗实接到皇宫里抚养,还在商量什么时间接,后妃中又有人怀孕了。仁宗有了第三个亲生儿子赵曦,赵曦活了一岁半,死了。这一年赵宗实十一岁,之后,我没有查找到关于赵宗实再次被接进皇宫的记载,应该就在王府跟着亲生父亲生活。

    七年后,十八岁的赵宗实晋升为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二十六岁的时候,赵宗实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死了,兄弟分家,并遣散了一批王府里的丫鬟奴仆。这一点很重要,和米芾有关,米芾的母亲从王府里领了工资、奖金、安家费后也被遣散了。

    赵宗实为父亲服丧的时候,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龙图就是包青天包大人,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的欧阳修等人,又向宋仁宗提立皇太子的事情,宋仁宗说后宫又有人怀孕了,等等再说。结果没多久,确实生了,是个女孩。

    在宋仁宗死之前的半年,才确立了赵宗实的皇太子身份,并把赵宗实改名赵曙,过了半年多赵曙继位,就是皇帝宋英宗。他在位不到四年,三十六岁的时候死了,儿子宋神宗继位。

    宋神宗继位当年,米芾随母亲离开家乡,来到东京汴梁侍奉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由此可见,米芾的母亲在王府里工作的时候,就是高太后的丫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米芾母亲是宋神宗的奶妈,总之是她工作认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米芾母亲离开王府的时候,宋神宗才十岁,如今已经是二十岁的年轻皇帝了。

    米芾来到开封两年后,宋神宗为感谢米芾母亲对他小时候的照顾,就让刚满十八岁的米芾当了秘书省校字郎,他由此步入仕途。不过,在宋朝科举出身的士大夫眼里,他出身低微,母亲是伺候主子的下人,由皇帝恩宠做官的常被归入奸臣的行列,若要在政界出人头地并不容易。

    而且,宋神宗想干一番事业,让米芾当官的同年,启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大力推动变法,米芾这种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人,难入王安石的法眼,仕途并不得意。米芾从神宗时期当官,又历经了哲宗,两朝过去了,除外放当了几任县尉、知县和小州郡的副官外,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米芾之所以如此,除了他出身低微。另一个原因应该是他不善政务。还有,他既然一门心思埋头于艺术创作,自然无暇顾及政务,或者说他懒得放下身段,去应酬凡夫俗吏。升官不升官无所谓,只要有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儿就行了,这也加深了他在外人眼中“癫狂”的印象。

    米芾并没有因为自己出身低微、仕途不顺而消沉,他对生活的态度可以说极其乐观的。他聪明绝顶,自幼跟随在王府工作的母亲接触到诗文,七岁左右回到襄阳生活,拜襄阳书法家罗让为师,苦学书画,又学诗文,不仅弄墨成瘾,也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从各种史料记载看,米芾日积月累的临摹前人名作,同时潜心揣摩各大名家的特点。在书法、绘画上吸收名家的长处,最终以独特的米氏书法技艺和“米点山水”的画风著称于世。有机会在细雨天去武当山玩,大家可以切身体验一把现实中的“米氏云山”,特别是“第一山”那三个大红字在云雾中忽隐忽现的时候,感觉很棒。

    米芾还写有《书史》《画史》《砚史》及《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著作,理论见识超越前人。当米芾在书画上施展才华并达到出类拔萃的境界时,便得到了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们的接纳和追捧,其书法成就与蔡襄、苏轼、黄庭坚三位书法大家齐名,并称“宋四家”。

    米芾的文字运用能力也非常了得,宰相王安石还摘取米芾的诗句,写于自己的扇面上,就连苏东坡对米芾的文采也大加赞赏。北宋皇位是陈桥兵变得来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对石守信等人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你从门缝里往外看,一匹白马‘唰’的一下跑过去了,一辈子就这么快,打了几十年仗,现在天下太平不用在军营里奔波卖命,你们该回老家多买土地,给儿孙留下不动产,然后,养些歌姬舞女,颐养天年了。”

    赵匡胤定下了“歌儿舞女以终天年”的用人策略,老赵家后辈各个重文轻武,这样的大环境中,出生低微的米芾,聪慧、勤奋、执着加上母亲的好机遇,等等因素叠加在一起,造就了他一流艺术家的声誉,成为文人雅士争相结交的对象。

    米芾当了三十年的公务员,政绩没有,可他在文艺界熬出头了。米芾艺术活动的巅峰时期,碰到宋徽宗继位,我们这儿有一句方言叫“鲤鱼找鲤鱼,混子找混子”。宋徽宗是大娱乐家,有没有政绩无所谓,能陪着玩儿就是好同志。

    当时米芾的书画作品在社会上名噪一时,宋徽宗爱才,提拔米芾当书学博士,就是北宋中央书画研究院教授,后来升级为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最大的官阶就是礼部员外郎,唐宋时期对礼部掌管文字典籍的官儿又称作“南宫舍人”,所以后世称他为“米南宫”。

    当书画院的教授,陪皇帝玩艺术,米芾是比较称职的,不过他这种身份最多算是技术型官员,通常受到政界主流的鄙视,甚至蔡京等人根本不把米芾当政府官员看待,在政客眼里,米芾就是靠艺术特长陪皇帝玩儿开心的。

    传说李白得唐明皇的宠爱,作诗做到兴头上,可令杨贵妃捧砚,喝酒喝到朦胧时,能让高力士脱靴。杜甫还写诗赞太白,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即便是真的,也不意味着李白的政治地位有多高,最后不也离开长安了吗?

    米芾有自知之明,有才艺,还有点疯癫,很像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陪皇帝玩的比较开心,他说“功名皆一戏,未觉负生平”,自己已经很知足了。米芾死了十九年后,宋徽宗就被抓到草原上放牛去了。

    米芾奇闻轶事很多,我只选和字画收藏有关的来说。一次,有位做书画生意朋友来拜访,带了一幅唐代大画家戴嵩画的牛,请米芾鉴定。米芾识货,一看就是真迹,拿着画爱不释手。

    书画商人就对米芾说,你要喜欢的话,就卖给你了,米芾磨蹭了半天没有掏钱买的意思,那人一看,估计米芾囊中羞涩,就打这算把这画带走。不曾想,这米芾突然开口说,你把画先放我这儿,给我点时间凑钱,五天以后你再来,如果我凑够了钱,这画我就留下,没凑够钱,你把画带走。

    米芾这么一说,书画商人把画留下了。五天之后,再次登门,米芾对他说,你这画真好,我很喜欢,但是没借到钱我买不起。说完就把画摊开了然后交到书画商人手里,那人一看,没错,就把画拿走了。

    但是,第二天早晨他又来找米芾了,一见到米芾就客客气气的说,对不起啊,我这眼拙,昨天拿错了,把你临摹的画给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一听哈哈大笑,说你拿走了我临摹的画我心里特别高兴,说明我的画能以假乱真,你专门倒卖字画都看不出来!但我有一件事想问你,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书画商人告诉米芾,戴嵩画的牛眼睛里头有一个模糊的牧童影子,米芾一听就很感慨,疯疯癫癫的责怪自己观察不细,学艺不精。

    书画商人一看米芾装疯卖傻,就赶紧说,我每天跟字画打交道,都看走眼了,这说明你这临摹的技艺确实高超,要不是我知道牛眼睛里的秘密,恐怕这辈子都不知道昨天拿走的是假的。米芾听完之后心花怒放,心里非常满足,也不装疯卖傻了,就把那幅真迹取出来还给人家。

    米芾经常向好友借阅晋唐的古本书画,端详揣摩之后,开始造假,把临摹的版本归还跟朋友,把真迹据为己有。现在世面上能见到的王羲之、王献之一些作品就不是真迹,有很多是米芾的仿制品,连好友苏东坡,都说米芾收藏的一些作品不是正道来的。

    人的一大弱点是有爱好,尤其是当爱好达到痴迷的程度。米芾官场不顺,当然最在意自己在书画界的名声,这也是他痴迷一生的追求。其实名与利从来密不可分,特别是书画家的名气越大,用于收藏古董字画的开销也更大。米芾为了名利双收,不得不混迹于权势圈子,在帝王、权贵面前,装傻充愣,博得对方开心,换取喜欢的艺术品或者多搞点银子。

    最后,补充交代一点,我们一直没有提到米芾的父亲,有一种说法认为米芾出身于没落武将家庭,五世祖叫米信,是北宋初年的开国元勋,高祖、曾祖也是练武的,“杯酒释兵权”后,练武越来越没前途啊,从父亲米佐起开始读书,弃武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