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锻钢之法

    第二百九十三章 锻钢之法 (第3/3页)

熟铁或钢进行多次折叠锻打,进一步渗碳后,成为百炼钢。

    当然炒钢法也不是全无缺点,其不容易控制碳的含量,制作更加费时废力,于是灌钢法应运而生。

    晋张协的《七命》:“销逾羊头,镤(鍱)越锻成,乃炼乃铄,万辟千灌,丰隆奋椎,飞廉扇炭。”

    李善注:“辟谓叠之,灌谓铸之”。

    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灌钢法的雏形,这个时期的炼钢技术的集大成者,便是环首刀。

    此世的环首刀,和后世的主流武器完全不同,按后世的眼光来看,其刀长一米二以上,刀宽三厘米,但刀刃最厚之处,却达到了一厘米,相比之下,后世西方的重剑,剑刃最厚也只有四毫米左右。

    这是因为,一柄好的环首刀,往往需要几十层钢反复折叠锻打而成,拿在手里,倒像是一根铁条,但在百炼钢的强度支持下,却有着马战步战皆宜,兼具挥砸砍切,突刺破甲的优点。

    如今铁匠们正在做的,就是尝试不用锻造方法制造出环首刀,最后进行强度对比的实验,找到其中最为合适的。

    袁熙看着铁匠们一锤锤的打在铁块上,不禁有些感动,华夏正是有无数这样的劳动人民,用双手艰难克服着一个个障碍,才汇聚成了时代的洪流,推动着历史进程。

    一众铁匠见袁熙带着众人进来,连忙就要行礼,袁熙大声道:“不妨事,你们先打完!”

    屋内极为嘈杂,袁熙将声音提到最大,众人才勉强听见,连忙转身,继续继续抡起锤子来。

    他们动作有些生硬别扭,是因为按照袁熙的要求锻造,和他们先前的手法习惯并不太一样。

    因为他们正在在打造的环首刀,是按袁熙提出的改良后的灌钢法打造的,又采用了一些夹钢方向的改良,最后效果如何,谁也心里没底。

    灌钢又叫团钢法或生熟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东汉末年发明,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推广完善。

    袁熙依照后世的记忆,让工匠分别采用三种方法改良。

    生铁陷入法,生铁改覆盖法,生铁浇淋法。

    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钢铁品质,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品质量,所以才要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这时候已经有个铁匠将环首刀的雏形打了出来,他用铁钳夹着通红的剑身,走到了一个巨大的木桶面前,将之放了进去。

    只听嗤嗤作响,铁匠将剑身提了起来,上面竟然着起了火。

    众人的目光不由被吸引过去,这便是袁熙第二种新的想法,油淬法。

    不同于此时已经发明的水淬法,后世的油淬法可以让刀剑具有更多的韧性,而水淬法有较高的刚性。

    当然,根据钢铁品质的不同,也不能说油淬一定高于水淬,真正好的武器,硬度和韧性都要兼具,只能通过之后的试验去看。

    不过双管齐下,袁熙自忖应该能将环首刀的品质提高一个层次。

    至于高多少,他心中也没谱,但只要比先前的刀能多耐几次挥砍交击,就将会在战场上,决定持有者和敌人双方的生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