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雨中相别(本章和上章内容已更新)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六章 雨中相别(本章和上章内容已更新) (第1/3页)

    周侯灿出了家门,往南朝着崇文门方向行去。

    昨天晚上他已经规划好了前去赴任的路线:先出京师,再通过驿站体系到福建布政使司。

    周侯灿之所以不在京师内就走驿站,是因为他担心在京师里用驿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按照流程讲,他毕竟没有亲自去兵部领取驿符,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发现用了驿站,就会出现大麻烦。

    周侯灿不敢赌京师周围的驿站到底有没有刘瑾的人,更不敢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把李东阳拉下水,那就真的对不起李阁老了。

    周侯灿带着虎子没法走快,紧赶慢赶地到了崇文门。

    此时,一群人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周侯灿放眼望去,这里的士人不说有五六十个也至少有二三十个。

    见到周侯灿过来,茹鸣凤连忙排众而出,上前道:“这些人都是知道你要今天离京后主动提出要来送你的,我也没办法说不是,就只能让他们来了。”

    “无妨,这不算什么,不就送一送吗?”周侯灿说到这里,突然看向茹鸣凤,“你这样说是不是没带够银两?”

    “笑话,我茹鸣凤说过的话,今天这酒我必请了。”

    “好啊,那快上酒吧,我还要赶路,再晚就不好了。”

    “好,走吧。”茹鸣凤带头,进了一家酒肆。

    之所以选在崇文门这个地方借酒送别,是有其道理的。

    崇文门位于京城九门的东南角,是河北等地进献美酒的必经通道。同时,因为崇文门外风景优美,而且以文为名,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不仅如此,流经崇文门东面大通桥下的通惠河与大运河相接,而漕运是当时京城与南方各省客、货运输的主要渠道,因而崇文门也就成了南方各省客商进出北京城的重要关口。

    在这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崇文门内的酒肆生意可谓是非常兴盛。

    此时天色尚早,店内除了他们便没有别人了,店家已经在桌子上放上了盛好的佳酿。

    “学谦,此次一别再见,又不知到何年何月了,”茹鸣凤端起海碗,朝周侯灿的方向抬了抬,“希望你在漳浦一切顺利,早日回京。”

    “瑞父,我暂且借你吉言,”周侯灿也端起海碗,对着茹鸣凤扬了一下,“先干为敬了!”

    说着,周侯灿便猛一仰头,把海碗放在嘴边,一口气喝下了一整碗酒。

    美酒入喉,周侯灿只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在这一瞬间,迷茫的前路好像变得清晰起来,自己又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真是好酒!”周侯灿称赞道。

    虽然这酒度数并不高,但对于没怎么喝过酒的周侯灿来说却是刚刚好。

    茹鸣凤也干完了一碗,他又端起一碗,对周侯灿道:“你这一路上,一定要平平安安的,不要慌着赶路忘了投宿。”

    “你在京城里,一定要小心谨慎,争取到一个好部门观政,我还等着你提携我呢,”周侯灿也端起新的一碗,仰头一喝,“我你就放心吧。”

    茹鸣凤端起第三碗,泪水突然滴落到碗里。他一口气喝下一碗,说道:“我放心你,你也放心,尊堂我会看顾的。”

    周侯灿这时已经有些微醉了,他举着手喝下第三碗:“那就好,记得给我来信。”

    “好,你放心吧,”茹鸣凤这时已是有些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了,“我们出去吧。”

    周侯灿这时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就不甚能饮的他在喝了这三碗后更是有些不省人事,说道:“且行,且行!”

    两人来到外面。此时虽然已是到了该出太阳的时候,但是天色却依然阴沉。

    “周兄!”

    “周传胪!”

    “周年兄!”

    看到周侯灿出来,在外面等候的三十多名士人便不约而同地开口打着招呼。尽管他们喊的称呼不同,但周侯灿能感到他们都在表达一种含义——尽管他周侯灿被刘瑾打压,但依然有人敢于冒着风险支持他。

    这时,人群中一位看上去儒雅的文士越步而出,来到周侯灿面前,揖了一礼道:“周兄,学生杨慎,还请受学生一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