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推荐的何止两个人

    第十三章:推荐的何止两个人 (第2/3页)

前年,阎应元赴任江阴典史 ,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阎应元领兵据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安服民乱,政纪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阎应元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建虏要百姓改朝换服削发,也像他们一样留起难看的老鼠尾巴,激起了民愤,大家誓死不从,但江阴县没有大才,有人邀请阎应元主持江阴县抗虏大计,阎应元便召集六百人欣然前往,就连那个海盗头子顾三麻子都受他的感召跟着去了,他以一人之力,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建虏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老鼠尾巴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全城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英勇不屈,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英勇就义,他曾在城门上留诗一首,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有一女子写诗曰: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后世写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名句的著名诗人赵翼是一个何等苛刻、狂妄之人, 但他面对阎应元的画像时,却也不得不肃然起敬,发出了‘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吏’的感慨。”

    朱由检听到这里,感动的眼泪哗哗的流了出来,“爱卿,有这样的勇毅干臣,朕立刻大用。”

    王金龙笑了笑,“这就对了吗!臣推荐的第二位青年才俊叫张煌言,今年二十四岁,前年中举,文武全才,大明亡国后,他依然召集义士誓死抵抗,试图恢复大汉江山,奈何大势已去,人心思静,但他仍坚守信念,百折不挠,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抗击建虏二十二年,最后被俘英勇就义,他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举目望见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 ,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时年四十五岁,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成为与岳飞、于谦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英雄,后人称之为西湖三杰,其父张圭章,任刑部员外郎,张煌言应当就在京城。说实话,张煌言也就是人单势孤,要啥没啥,不然,咱汉人的江山早就恢复了。”

    朱由检兴奋不已,右拳击打着左手掌,“太好了,太好了,朕天亮就派人去找来,委以重任。”

    “臣推荐的第三个人也是一位青年英雄,叫郑成功,其父亲郑芝龙,皇上应当听说过吧,原先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归顺朝廷后也三心二意的,继续干着海上的走私买卖,这家伙一生共有五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是倭国人,叫田川氏,郑成功便是田川氏所生,今年二十岁,目前应当正在南京国子监读书。”

    “郑芝龙这样的人是何品性?皇上应当知道,和你老丈人一样,除了认钱,其它的人一概不认,心中哪有什么大义?这家伙看建虏势大,大明王朝已经完蛋,南明小朝廷,哦!就是你老朱家的其它人建立的割据政权,成不了气候,就投降了建虏,郑成功依然和他的父亲决裂了,开始了他抵抗建虏的轰轰烈烈的一生,他曾和张煌言联合作战,最后,因大势已去,就率兵攻下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岛,作为抗虏的基地,直到死,一生都在干着恢复汉室的大业。”

    “哦!对了,现在,他应当叫郑森,郑成功这个名子是那个被你关在宗人院的、后来逃到江南称隆武帝的原唐王朱聿健赐的,朱聿健还还赐予郑森国姓,郑成功是华夏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晓勇善战,令殖民者闻之丧胆,但郑成功在台湾收复后不久便去世了,年仅38岁。唉!可惜!可惜!有人说他是被人下毒害了。”

    “好!好!”,朱由检高兴坏了,没有想到大明朝还有这么多的青年才俊,就连王金龙不失时机的继续挖苦他的老丈人都不在乎了。

    “那个朱聿健后来逃到江南当皇帝了?”,关于这个消息,朱由检有点惊愕。

    “是呀!说起来,在你老朱家的人中朱聿健还是相当不错的,你想想,当初建虏入塞,你们老朱家的人谁起兵勤王了?还不是只有朱聿健?带着两千人就过来了,就两千人呀,能干什么?但这事儿至少说明朱聿健心中有国家,还有点胆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