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赶紧逃吧,说不清楚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六章:赶紧逃吧,说不清楚 (第1/3页)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只听张嫣问道:“你来的那个世界怎么样?百姓的日子好过吗?”

    王金龙一听脑袋都大了,太后,你想知道哪方面的事儿?你问清楚点好么?

    不过,王金龙觉得这懿安皇后还真的不错,首先问的是百姓的日子过的怎么样。

    想了想,王金龙说道:“臣只能概括的说一下,那个世代总结起来就是一多,二大,三强。”

    张嫣笑眯眯的看着王金龙,“如何讲?”

    她真的想了解那个世界,刚才王金龙这小子说的都很有意思。

    王金龙笑笑,“一多吗?就是人口多。”

    朱慈烺插言问道:“有多少?比现在多吗?”

    王金龙答道:“现在,大概只有那个时代的十几分之一,那个时代有十几个亿人。”

    周玉凤惊异了,觉得根本不可能,“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咋解决呀?”

    王金龙听到周玉凤问的话就笑了,这不能说周玉凤无知,只能说时代差距太大,远远超过了已知,难以想象。

    “皇后,那个时代吧,各方面高度发达,就说这农业吧,以京城周围为例,现在这时候,好地也就是产量三百来斤,不好的也就只能打一百多斤,那个世代,这京城周围,包括偏远的山区,一年基本上种植两季,一般寒露节前种上冬小麦,第二年夏天收割后种玉米,玉米收了后继续种小麦,年复一年,基本上大多都是这样,当然,也有种其它作物的。就说这小麦的产量,最差的产量也要打一千斤以上,管理好的,亩产能达到一千五百斤,秋季的玉米产量更高了,普遍在一千五百斤以上,好的达到一千八百斤以上,南方,主要是种水稻,也种两季,号称双过吨。”

    朱慈烺同样惊讶,同样不大相信,他猜到吨肯定是重量单位,觉得很怪,为什么不用斤,要用这种单位,便问道:“双过吨?啥意思?”

    王金龙只好解释,谁让他不说两千斤呢?“吨是那个时代的人常用的重量单位,一吨两千斤。”

    张嫣震惊了,“你说南方水稻一年一亩地能收四千斤?怎么可能呢!”

    王金龙笑道:“最好的地能达到这个数,普遍的能收三千斤。北方,建虏呆的地方,温差比较大,产的大米最好吃,他们那个地方一年只种一季,基本上产量都在一千五百斤左右。”

    周玉凤吃惊了,“真的假的?建虏那破地方也能打这么多的粮食?”

    王金龙笑了,大概此时的明人都觉得辽东乃苦寒之地,不适宜农业耕作,周玉凤如此惊讶,不足为怪,“当然是真的,臣敢对皇后说谎吗?”

    张嫣问道:“那都是怎么种的呀?”

    王金龙只要再解释一番了,虽然他没有种过地,但这难不住他,后世信息发达,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皇后,后世科学发达,以这农业为例,种子种的时间长了就会退化,所以,那个时代有专门培育种子的机构,因为有化肥,所以,那个时代的种植密度基本上达到最高密度了,水力设施也齐全,不像现在普遍的靠天吃饭,全都是水浇地,采用喷灌,滴灌等衔级浇灌技术 ,也没用病虫害,农业八字经,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说的就是农业生产管理的要素。种植、收割也很简单,都是机械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很低,一台播种机一天能种几百亩地,同样,一台收割机一天也能收割几百亩地,农民也不将粮食弄回家里,直接让粮站拉走了。有的收割机,自动化、智能化很高,不仅收割粮食,还能将土地的管理情况都分析出来了,比如每块地缺少什么肥料,都打成资料交到你手里了。”

    这能是真的吗?三个人都觉得不可能,但王金龙说的可是条理清楚,不可能是胡编乱造了,胡编乱造,谁能编的这么好,一点也不打磕绊?

    “那粮食都运到粮站了,大家吃粮怎么办?”周玉凤问道。

    “到超市买呀,别说城市里到处都是超市,就是一个三五百人口的村庄也有三两个超市。”

    张嫣感到这后世的人和事真是不可理解,“超市?超市是啥玩意?”

    王金龙感到无奈,谁让你说这些现在没有的东西呢?得!继续解释吧,“超市就是超级市场的简称,超市有大有小,普遍卖的都是生活相关的用品,什么都有,大型超市的商品包罗万象,吃的喝道穿的用的什么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就以食材来说吧,一般的人根本不买最初的产品,都是买半成品,比如你想吃面食了,水饺,面条,包子,烙饼,馍馍什么都有,大米基本上都是加工好装成小袋的,蒸煮前也不用淘洗,人家在包装袋上都写明了,淘米会让有益的元素流失。就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