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好在哪里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好医生好在哪里 (第1/3页)

    最近连续接触了几个病例,对精神疾病治疗的复杂性有了一些领悟。

    这几个病例,有的很快治好,也有的波动反复,或迟迟不见效。我反复思考,觉得可以用“治疗窗”这个概念来解释。

    误诊难以避免

    从现有医学实践看,精神疾病药物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好比拉一下灯绳,“咔嗒”一声,灯就亮了——吃药就相当于拉下开关,只要药物到位,患者的症状自然就能缓解。

    当然,这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比如,灯要亮,必须有电,且线路是通畅的;同理,对患者来说,药要起效,首先药物要对症,其次患者要按医嘱吃药。

    但现实总比理论复杂得多。据我观察,单一的精神疾病并不难治。比如说,单相抑郁症,即使到了重度,也可按图索骥,用上一两种抗抑郁药(多在SSRIs系列中选择),大约6到8周内症状就能缓解;即使运气实在糟糕,换上一两次药总能见效。然后维持治疗几个月,或可临床治愈,进入减药阶段。

    比较难治的是双相。双相之所以难治,首先在于确诊困难。

    双相在发作之前,大多表现为单相抑郁,患者很少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体验。很多患者往往在多年后追溯病史时,才会隐隐约约想起自己或曾有过轻躁狂的迹象。也有约五分之一的双相患者,以躁狂起病,这又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双相患者都被误诊过。来自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双相患者平均要经过8年才能确诊。69%的双相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等。

    其次,双相即使被确诊,治疗起来也比单相复杂得多。主要原因在于双相患者总在抑郁和躁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