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入山

    第四节 入山 (第3/3页)

堂、械具堂、药堂、膳堂、勉进堂……所有这些都属于外堂。

    杨天鸿拿着宋艳芝给的牌子,按照指引,来到南山坡。

    这里有一座三进三出的院子。正门顶部挂着一块厚重的黑色木匾,刻着四个隶体凹字“百理问心”。

    这是问心堂下设的分堂口之一,主管各种杂务。

    一个身穿青衣的年轻人守在门口,验过杨天鸿递过来的木牌,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冷冷地说:“就在这儿候着吧!等我去给你通禀一声。”

    尽管对方态度冷漠,杨天鸿仍然展露出令人看起来非常舒服的微笑,拱手行礼:“有劳师兄了。”

    从问心堂过来的路上,有个水池。当时四下无人,杨天鸿蹲在池边佯装洗手,对着平静的水面不断调整笑容。

    穿越过来的那个世界,有一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书《最伟大的推销员》。

    其中有一段内容,成为了杨天鸿脑海中的深刻烙印。

    “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要保持微笑。无论遇到任何人,都必须向他们展示你最迷人的笑脸。”

    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网络,更没有手机。广告宣传只能通过纸媒和户外展示平台进行传播。推销员在当时是很普通的职业,他们穿着西装,拎着手提箱,挨家挨户敲门,凭着自己的口才和个人魅力推销产品。

    当记者问起那位年入百万推销员成功秘诀的时候,他回答: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对着镜子不断调整自己的面部肌肉,最终选定了最迷人的微笑。

    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杨天鸿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虽然被张花花长期虐待,他脸色有些饥黄,但双眼明亮,微笑中夹杂着孩童特有的天真,再加上他彬彬有礼,态度谦恭,青衣守卫下意识地点点头,紧绷的面皮略有舒缓。

    “呵呵,你小子还挺上道的。”说完这句话,他转身朝着堂内走去。

    “多谢师兄!”杨天鸿朝着对方的背影再次拱手,眼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虽然只是与百理堂守卫简单的几句问答,却让他收集到一些极其重要的信息。

    “通禀”这个词可不是随便乱用的。

    青衣守卫的地位,相当于杨天鸿原先所在世界的传达室保安。

    俗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比如某人去某单位办事,进门的时候保安肯定得把你拦下来,问问你是做什么的,具体找谁,还要拿出一个很大的本子,让你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以及来访时间。

    这是普通人的待遇。

    如果你西装革履,气度不凡,开着豪车,身边跟着年轻漂亮的女秘书,守门的保安虽然也要问你找谁,但询问过程肯定要简短得多,甚至可以省却在纸上登记的环节。

    杨天鸿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穿越代替的原主是个可怜孩子,张花花和李二牛都是农人,所有条件加起来也不可能让青衣守卫“通禀”。

    唯一的可能,就是卢伟业。

    然而问题又来了————既然是因为卢伟业的缘故,青衣守卫为什么态度冷淡?

    这不合常理。

    青衣守卫很快回来,他对杨天鸿招了招手,指着侧身让出来的通道:“进去吧!”

    穿过走廊,里面赫然是一间斗拱式的主屋。客厅很大,地上铺着青砖,雪白的墙上挂着字画,家具款式简朴,屋角有盆景,桌上的白瓷长颈瓶里插着几枝青竹细柳,整体显得雅致。

    一个身穿月白色长衫的老者坐在正堂左侧的椅子上。他头发花白,胡须稀稀拉拉,左手把玩着两个光滑锃亮的铁胆,佝偻着背,身材干瘦。

    杨天鸿在距离老者三米多远的位置站定,很是乖巧地拱手行礼:“在下杨天鸿,见过张执事。”

    来的时候他打听过,主管“百理问心”的执事名叫张永祥,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

    张永祥此前已经看过青衣守卫送进来的牌子。他看着站在堂下的杨天鸿,不由得笑道:“你才多大啊,还是个孩子。”

    杨天鸿有意藏拙,顺着对方的话头道:“小子不才,年方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