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道音惹尘动,玄门为君开 第二章 逐云乘风入南阳

    第一卷:道音惹尘动,玄门为君开 第二章 逐云乘风入南阳 (第3/3页)

食这般田地。

    端详片刻,柏鸣鸿提起银壶倒了两杯灵茶,一杯分与唐雨粟,一杯自端起抿了一口。

    茶水在舌尖滚了滚,咽下之后口中留香,柏鸣鸿不觉点了点头,这小二倒也不算吹嘘,此茶确是不错。

    饮茶之际,柏鸣鸿心下暗自盘算着如何开口,半晌后,其抬眼看向对面道人,压低嗓音道:“这位道友,当真没有什么言语要和贫道说吗?”

    见正主发问,唐雨粟再不能练那闭口禅,苦笑言道:“道友高节,非是在下不愿与尊驾解释分说,实是难以启齿也。”

    “方才见唐道友能言善辩,怎得此刻倒是有那难言之隐了。”柏鸣鸿笑道:“唐道友不妨先饮杯灵茶,再来与贫道细细分说。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可莫要怪贫道翻脸不认。”

    说罢,柏鸣鸿目光一聚,直盯唐雨粟看去。方才他已是查探,此人也不过刚通脉的修为,便是拼斗起来,他也怡然不惧。

    见再不能含糊其词,唐雨粟站起身打了个稽首,言道:“道友莫要误会,贫道绝无恶意。贫道乃是东曜离洲唐氏之人。今朝沦落至此,实是受小人欺骗,丢了灵石细软。贫道又未练至那炼腑之境,尚不能辟谷,无奈只得出此下策。还请道友莫要怪罪。”

    “东曜唐氏?口说无凭,阁下可有信物?”柏鸣鸿问道。

    唐雨粟忙把衣袖撩起,将小臂伸至柏鸣鸿面前,道:“自是有的,族印在此,道友尽可查验。”

    源墟界内,凡名门望族,皆喜以族印为象征。凡氏族中新生孩童,皆得在小臂上刻下族印,以证血脉纯正。

    而唐雨粟小臂之上,便有一块独特印记正散发着淡淡光华。

    感应着印记散发出的独特波动,柏鸣鸿心知唐雨粟所言非虚,便开口道:“果是东曜唐氏子弟,贫道一人在外难免多些防备,还请道友见谅,请坐。”

    唐雨粟坐回椅上,摆摆手道:“本就是唐某无礼在先,道友谨慎些也实属应当,还未请教道友名姓。”

    “倒是我疏忽了,贫道柏鸣鸿,自西若巽洲而来。”

    “原是西若巽洲高士,幸会。”

    二人寒暄几句,柏鸣鸿便又开口问道:“唐道友既是东曜唐氏子弟,却又为何沦落至此。”

    听此一问,唐雨粟微一叹息,刚欲开口,那店小二却托着一盘糕饼放于桌上。

    待小二走后,唐雨粟看眼桌上糕饼,又抬眼望向柏鸣鸿。

    柏鸣鸿哑然一笑,道:“唐道友请便。”

    话未落地,唐雨粟便狼吞虎咽起来,毫无名门望族应有之仪态。

    足足盏茶功夫后,唐雨粟又是饮下一满杯灵茶,这才朗声笑道:“痛快痛快,可算吃了一顿饱餐。贫道这里再谢过柏道友赐饭之恩。”

    “无妨,不过几块糕饼罢了。”

    “道友方才所问,贫道这便细细说来。”唐雨粟抬手拭下嘴角,言道:“我此番来这南明乾洲游历,但求一自在无拘,是故未曾带一名随行。此行起始倒也舒畅,可谁知途经此地时却遭了小贼欺盗。”

    讲到此处,唐雨粟饮口茶继续言道:“那小贼初时与我现下一般无二,衣衫褴褛,不名一钱。偏她又是个弱质女流,我一时动了恻隐之心,便带她寻了一处食肆,谁知这小贼趁我不察,竟窃走了族中赐予贫道的袖囊。”

    听罢唐雨粟所述,柏鸣鸿沉吟一阵,道:“唐道友这也是遇人不淑,既已如此,那便莫要再挂心此事,徒增烦恼了。只贫道此间却还有一问,还请唐道友不吝赐教。”

    “道友但问无妨,唐某必知无不言。”

    “贫道有一惑,唐道友与那贼人应具是有修为在身的,为何连一份赖以为生的差事都未曾寻到。那贼人且不说,唐道友应也不是那等好逸恶劳之人,不知此中可有何说法。”柏鸣鸿拱了拱手,言道。

    闻言,唐雨粟面色微肃,沉声言道:“此中缘由,说来话长 。”

    “柏某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