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草军进城

    第六章 草军进城 (第2/3页)

那五个瘦猴般的家伙骑着马,这汉子是步行,但是李毅立刻判断这汉子应该才是这只草军的领头。

    果不其然,待着这群人走进了李毅才看到那骑马的五人正一个个点头哈腰地恭维这行走的汉子。

    这汉子听得五人的恭维感觉很是受用,得意的是不是挥舞一下自己的宣花大斧。

    硕大的斧头将空气都辟出呼呼的风声,可想而知这家伙的力气之大。

    而当这汉子走进了李毅才看清这汉子腰间挂的到底是什么。

    原来这汉子的腰间挂的那串东西竟然是一串人耳。

    李毅曾听师傅说过在战场上,军士们会在战后将敌人的耳朵割下带回去以作为杀敌的凭证。

    军中司马们会以耳朵的数量来论功给将士们请功。

    但这还是李毅第一次看到现实中有人如此做。

    这将李毅原本草军基本等同于难民的印象给彻底颠覆了。

    流民和乞丐虽然也会杀人,但绝对不会有人可以割下对方的耳朵。

    看着这汉子腰间还在滴血的耳朵,李毅知道这都梁县的那些守城的将士们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看着这群草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这条街道,门后的小二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群草军为何没有破门而入劫掠百姓财物啊?”

    李毅很不理解,按照他的想法这群草军入城之后就应该挨家挨户的上门打劫。

    可草军却对周围的住户们视而不见,颇有与民秋毫无犯的风范。

    要知道历史上无论哪支军队要是能够做到令行禁止与民秋毫无范,这支军队都将会是最为强大的无敌之师。

    “客官,一看您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小二依旧压低了声音解释道。

    “这些草军并非是不想打劫我们这些小门小户,而是担心时间耽搁长了城中的那些大户将财物都隐没或者转移了。”

    “原来如此!”李毅恍然大悟。

    “这些城中大户在我都梁县发展都有好几代甚至十几代,要是没有点防范盗匪的手段不可能延续至今。”

    “再说了,不乘着刚破城池立刻对这些大户动手,等到这些大户们组织出家丁护院,草军的伤亡也会倍增。”

    “如此说来,草军现在应该都集中攻打那些大户了。”

    李毅点头,思索片刻他又问店小二。

    “既然如此,为何城中百姓不乘着草军攻击大户组织起来在背后偷袭他们,这样与城中大户里应外合,草军岂不腹背受敌。”

    “客官您这说的哪里话,那些大户的死活与我等小民有何干系?”

    店小二一脸不解的看向李毅。

    此时李毅听见楼上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

    还没等到李毅继续再问,楼上突然传来了掌柜的声音。

    “小王,还不快点上来收拾细软!”

    “好的掌柜的,我这就来。”

    店小二说着就快步上来了楼,他边走还边叮嘱李毅。

    “客官,您也快些收拾细软,趁着草军攻打城南的大户们,我们快些逃离县城。”

    李毅此时却缓缓地坐回了长凳之上。

    他开始认真思考现在的局势。

    按照刚才店小二的说法,此时的草军肯定在抓紧攻打城南的大户们。

    而此刻恐怕城门之处并没有多少草军,甚至可能草军根本就没有留下人手看守城门。

    草军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首先,如果城门有人把守那么他们的兵力就会分散,导致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攻克各家大户。

    其次,不防守城门可以让城中恐慌的百姓第一时间逃离,这样城中抵抗的力量也自然减少。

    这样他们攻打各家大户的时候被背后偷袭的概率也会更少。

    这是典型的围三缺一之法,属于兵法里的一种战术。

    第三,不防守城门其实也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这与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其实道理差不多。

    因为不守城门就代表着如果周边的县城要是派遣援兵过来,他们就将会是死路一条。

    同时,放跑的百姓其实也是一种激励手下将士的手段。

    因为只有你用最快的速度攻占了各家大户,你才有机会去追回那些逃跑的人,才能劫掠更多的财物和美女。

    想到这里,李毅不禁对这群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