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返回

    210 返回 (第2/3页)

来到巴黎之后才会收到好几位学者的邀请,并前往卢浮宫参加了这次交流。

    当然了,这种交流也算是学术圈对梁恩的一种考验,毕竟他之前并不是一位历史学者,所以想要被大家承认的话必须要获得大家的认可才行。

    可能很多人觉得西方国家并不需要太多的人际关系,但实际却正好相反。只要想一下上大学时推荐信的重要性就知道了。

    尤其是在学术圈,你会发现熟人提名在绝大部分的学术奖项上非常重要,因此做学术的话能不能进入圈子,被主流学术阵营所接纳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好在梁恩是学历史出身的,当年上学时的导师也有点名气,外加他之前的确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成就,所以他才能获得这么一个进入学术圈的宝贵机会。

    而他也顺利的抓住了这個机会,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交流会上梁恩回答了一系列与自己论文内容以及与论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必须要说相对于从一系列证据中抽丝剥茧找出历史的真相,知道历史的真相后反推证据明显就要容易的多了。

    围绕着之前找到的历史线索,梁恩他们找到了一大堆能够用于证明自己观点的公开文件,而修行之后超凡的记忆力让梁恩每回答一个问题都能找到充足证据支撑自己的论点。

    于是当研讨会结束的时候,这群学者们他的绝大部分已经承认了梁恩的学者身份,并对他交流过程中展示出的博闻强识交口称赞。

    虽然大家都专业的历史学者,但在场的这些学者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都清楚自己能够脱稿回答大部分的日常问题,也能脱稿回答一些自己研究方向的复杂问题。但是像梁恩那样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说的头头是道的绝对不多。

    因此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认可梁恩在西亚北非中世纪史方面的水平,甚至可以忽略梁恩从某种角度并不是学院派历史学者这一事实。

    “一个良好的开端。”从博物馆出来之后,伊莎贝拉通过灵魂联系对梁恩说到,“虽然今天这并不是一次正式的交流会,也没有权威学者出现,但这代表着你已经开始被这个学术圈子接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