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获新生(前途未明敌友难分;蛛丝马迹真凶现形) 第3章 十四郎的裴五姐

    第一卷 初获新生(前途未明敌友难分;蛛丝马迹真凶现形) 第3章 十四郎的裴五姐 (第3/3页)

    “本无大礙,只因受惊一场,浑噩数日,累世母担忧,儿实惭愧。”

    答话实在妥当周全,全不似出自幼\童之口,这下袁氏更觉惊诧,忍不住问:“那你可还记得怎么落水?”

    “不大记得了,应是儿顽皮所致,因儿之故耽搁世母行程,确不应当。”

    竟半句不提姚姬,更不曾委屈告状,袁氏自认出身世族,便是自家嫡女五岁之时,也远无这般修养,一时回不过神来。

    居然询问跟来的仆妪:“你家小娘子这般年纪,难道就已启蒙?”

    仆妪正是姚小娘子之乳母傅媪,她虽然也有些诧异小主人的忽然伶俐,但这是好事,往小了说自己长脸,往大里说也是柳氏一族的荣耀,哪会表现出诧异来,只据实为禀:“回娘子垂询,小娘子虽未启蒙,幼时也曾亲受仆家主母教管,更,仆家阿郎未回京兆前,闲时也曾教过小娘子识字。”

    看来,这庶女确是颇得耶娘器重的,袁氏一思及此,脸上就多了几分柔和,拉过柳小娘子来偎坐,这样,就露出腕上一串菩提子,女童观察细微,立即讨好:“难怪儿初见世母便觉慈眉善目,故心生亲近,原来世母信奉佛祖。”

    袁氏更觉开怀,又问女童怎生得知。

    “家父闲时曾与儿说过不少佛经教义,家父手上也有一串金蟾子呢。”这确实是柳小娘子本身记忆,因此这时说来,纵使傅媪在场也不会觉得蹊跷。

    “小小孩童,竟有这般记忆。”眼下世族子弟闺阁,大多推崇博才多学,只要本身具负才智,今后有幸当众显示才华再得到家族器重,嫡庶倒也不是那般重要了,因而袁氏对这位柳氏庶女一扫冷淡,有了几分真心欢喜。

    用这话题开头,袁氏竟与柳小娘子说起不少教义传奇,女童当然装作极感兴趣的模样,时不时还提出些疑难,结果导致袁氏干脆留了柳小娘子在房用膳,膳后还将人搂在怀里不让早归。

    而让闯入的贺十四脊梁僵直的原因,正是因为女童看向他时眼睛里一掠而过的惊诧与喜悦,虽然很快就掩示下去。

    贺湛心情激动,当时他年纪小小就出外求学,正是裴五姐姐赠予路资及一件夹袍,当年少女莞尔相送犹如昨日。

    最后一次见面,是得闻她将与储君大婚,于是赶回京都庆贺。

    而这一别,即成生死相隔。

    庆幸上苍有眼,使其得以新生,他的裴五姐姐,唯二给予温情关怀者。

    贺湛实在需要时间平复心内澎湃,呆怔在旁眼看那稚气幼\童一派稳重与好友王七郎抱揖谢恩,再没泄露出任何异常。倒是被袁氏发觉了这位放纵不羁的宗室子弟与往有异,笑着打趣:“十四郎可是宿醉未醒,也太胡闹了些,这几日为了寻你,七郎可没少废功夫。”

    贺湛这才省悟,眼光终于从柳小娘子脸上移开,躬身一揖:“累长者挂心,鄙之过错。”

    袁氏也不为然,说道:“好在及时归来,柳小娘子既已无碍,明日即能启程。”

    贺湛又笑:“既如此,莫若启行之前,往坊间一食铺名为鲜滋斋用朝食,都说不尝鲜滋阳春,不算到过苏州呢。”

    只他这般提议时,似笑非笑地睨了垂眸而坐的柳小娘子一眼。

    虽已有笃定,可试探之计还当立行,裴五姐姐,你可知道我已识出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