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臣还是那句话
第二百三十一章 臣还是那句话 (第3/3页)
安郡主那抢来的,所以只是按照公主的规格。
箫敬掰着指头算,“帝陵当在九丈之深,王陵该是七丈之深,公主的乃是阴数,应当是六丈。”
六丈。
那也就是十八米。
换算了一下这个数字,夏源都不由咧嘴,挖了十八米的深度,这地宫还没塌,这帮工匠还真是福大命大。
记得后世有篇报道,海淀地区的地下水由于形成时间较短,几乎都在地下不到一百米的位置。
而现在是明代,这地下河的形成满打满算也就是个三五百年,估计有个三四十米就顶天了。
还好大明朝的帝陵没选址在这一片,不然按照九丈二十七米的深度,建一个塌一个。
“十八米的位置,再一个就是此地极易地震,但好像都是小地震”
夏源嘴中自语着,又抬头道:“陛下,臣的推测大致就是如此,地宫离地下水很近,在一场地震之后,这个地震甚至不用太大,便会使得地宫底部塌陷,而后棺椁掉入了地下河之中,然后木质的棺材随着地下河流通到地表河之上。”
这个推测是夏源能想到最合理的,也最符合逻辑,看似有些扯,但其实一点都不扯,因为他说的这些条件全都刚好满足。
京师顺天府这个地界,从战略意义上来看很重要,但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华北平原的几个大断裂带的交汇处,这样的地形,地震最容易形成。
总说川渝地区经常地震,但京师周边的地震其实才是最多的,只不过规模都不大而已。
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四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过二百多次。
几乎五六年就有一次,这还是有记载的,没记载的更多。
而一两级的小地震,一年就有几十上百次。
这种小规模的地震,地表之上感觉不出来,但地宫棺椁的椁是石质的,本就沉重,又离地下水很近,一次小小的地震就会让停放棺椁的位置塌陷,从而使棺椁落入地下河。
再后面,若是小荠子处于假死状态,地震又处于刚下葬的几天之内,被水一呛很可能就会活过来。
经过塌陷,重心一偏,木质的棺材从石椁中掉出,而木头又具有浮力,海淀的地下河又与周边的众多水域相连,天晓得会从哪儿漂出来。
然后被她那个娘亲捡到
夏源的脑袋里渐渐形成了一条脉络,并且越来越清晰.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打开地宫,一切自见分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