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濮州百姓跪送大人们返京。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百五十六章 濮州百姓跪送大人们返京。 (第1/3页)

    浩浩荡荡的大河奔腾不息,这条母亲河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灾患的源头。

    数千年以来,不知给两岸数省带来多少次的水患。

    河道混乱,多支并流,变迁频繁,泥沙量大,这都是历朝历代面对黄河所要处理的问题,而黄河之水患尤以河南最为严重。

    因为这里是平原,不像秦陇之地,黄河在千沟万壑中流淌,即便决口泛滥,也造不成多大的水患。

    而在平原,黄河一旦泛滥那便是天大的灾祸。特别是河南之地乃是黄河河道最宽的一片流域,即便是两岸最窄的地方,河道也有数里之宽,至于最宽的地方,那更是有数十里之遥。

    此时整个濮州黄河泛滥的决口都已被堵上,不仅是堵,还挖了许多条沟渠用以引水,并修了几个水库。

    旱时放水,涝时蓄洪.

    这涝时蓄洪可以划掉,如果到了涝时,再次发生了水患,那靠这几个水库绝对是挡不住奔腾汹涌的黄河。

    但救灾一事确实已是接近尾声,夏源一行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也尽可能的挽救了能挽救的一切生命。

    濮州一地原有七万八千多户,人口二十余万。

    经此一难,十去六七,仅剩不足七万人。

    这十数万逝去的生命,有大半都是被眼前这条浩荡奔腾的母亲河带走。

    两岸之距,二十余里,一眼都望不到对岸,黄河之水滚滚荡荡,就如同一条狂暴奔腾的黄色巨龙。

    在这条巨龙面前,无数人正举行着盛大的祭天仪式,侥幸活下来的和尚道士,盘膝坐在黄河岸边,为这场浩劫之中逝去的生民诵经超度。

    “大人,开挖沟渠,引黄河之水入漕运,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夏源没多想便摇头道:“靡费太大,朝廷不会同意的。即便同意,朝廷也拿不出这么多银两。”

    “仅这濮州一地,黄河的河道就有数里乃至数十里宽,水量过于庞大,仅靠现在的漕运体量根本无法容纳。”

    “若要将此地之水引入漕运,那整个漕运河道便都要予以扩宽,不止如此,还有再挖出数条运河予以通河。”

    夏源凝望着这条茫茫大河,漕运必要用黄河之水,更要避开黄河冲决之处,这是明朝一向的国策。

    而眼前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