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劳军风波(2)

    第二十四章 劳军风波(2) (第2/3页)

我三十斤香油呢。”

    “我三石米。”

    ……

    众人一商量,决定午后各人拿着凭据,一起去官署里领钱。

    舒晏问唐老者:“唐公公,午后咱们也去领钱吧。”

    唐老者说道:“舒小哥,郡国府路远,老叟我腿脚不便,就不去了,你拿着我的凭据,把我的领来吧。”

    舒晏接过老者的凭据,说道:“好的,公公,我一定按数把钱给你领来。”

    午后,众人来到汝阴郡国府前,门关着,等了半晌,不见有人来开门。这群人都是普通百姓,平时最怕官府,虽然讨要自己的货钱天经地义,但谁也没人敢出头。舒晏见众人都不敢上前去敲门,就挺身出来,上前敲门。门开了,出来一个人,舒晏说明来意,那人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回来,回复舒晏说,今日仓曹史不在,请改日再来。

    第二日,众人又来到郡国府,今天比昨天的人还多了一些,显然不只是舒晏他们一个批次的。又等了半天,方见一个人出来,这个人戴着一梁冠,舒晏一看这顶冠,知道是个有点身份的官,但一定不是邱国相,因为国相跟太守同是一个级别,秩两千石,这个级别的官一般都是戴两梁冠,而这个人只带着一梁冠,应该只是一个佐吏。

    这个佐吏扫了一眼众人,向众人拱了拱手,开口说道:“本人唐回,是本郡仓曹史,我来给大家发这个货钱。首先要跟你们讲明,你们的货物原本是为了慰劳大军的,虽然走了空,但你们那些东西也都成了无用之物。署里最近用钱的地方太多,邱国相体谅老百姓的难处,压缩了其它支出,不过也只够你们每个人原价的三成给付。”

    赵油郎问:“什么?本来说好的按原价的,到头来怎么只给三成?”

    白米张也说:“是啊,劳军没劳着,钱却只给三成,这叫什么理?如果不想给钱,至少可以将货物退给我们啊!”

    唐仓曹哼了两声:“郡国府买你们的货本来是为了劳军的,而不是为了我们署里自己用的。郡国府里的人白忙了两天,而如今天气变暖,几天时间,所有做好的劳军之物都已腐烂变质。署里空费了不少工夫,劳心费力,你等小民哪里知道?如果你们愿意,现在你们就排好队,拿着凭据,一个一个进来领钱,如果不愿意,那么就请便吧。”

    刘屠夫道:“我的两口整猪,却只给两条后腿钱?”

    卖瓷碗的崔二道:“谁说不是,我的两箩筐瓷碗,是从百里外挑过来的。辛苦钱没赚到,连本钱都不能回来,小本生意,这谁受得了啊?”

    卖柴的王一担道:“要是劳军用了的话,就算不要钱我们也认了,可是现在劳军不成,钱却只给了三成,这总让人想不通!”

    ……

    众人不满,在议论纷纷,而唐仓曹却不理不睬,盛气凌人。

    舒晏想:这一定是汝阴官方有意为之,这样耗下去,他们也不会让步,再拖下去恐怕连这点钱也没了,不如大家先把钱领了再说。想毕,对大家拱拱手,笑劝道:“各位伯伯、哥哥们,大家先听我说两句,我们劳军不成,反倒折了不少本钱,这确实很难让我们接受。不过看唐仓曹的意思,这钱很难讨得原数。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如换个角度想想,只当我们的货物真的是犒劳了我们凯旋的将士,我们身为大晋的子民,出点钱劳军也是应该的,只要是天下太平,我们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做点贡献也是值得的;要是在战乱年代,我们能这样安心的做生意吗?乱兵们还不是白抢白夺吗?一个钱也不敢要,只求保命不是吗?钱财乃身外之物,只要没有兵荒马乱,我们就能把这点损失千百倍地挣回来。”

    众人见舒晏说得有理,纷纷表示赞同。大家不满归不满,不过也没有办法,只好依次将钱领了。舒晏拿到自己的钱,又领了唐公公的钱。唐老者的猪苓本该六百钱,却只领到二百个。舒晏暗道:要说是做的饮食经过三天变腐坏了,还能理解,可这猪苓、碗碟之类的不可能变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