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达成和解(2)

    第三百六十六章 达成和解(2) (第2/3页)

,总要拿出点儿诚意来。这个样子属实不合适。你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不收宝剑,但至少必须让他坐起来。宇文袭乃是宇文部鲜卑单于之子,非同可,谅刘莽也不能耍诈。”

    “哎呦!”

    事实证明,默的担心是多余的。刘莽刚一要坐起,右侧胫骨就一阵剧痛,肯定是在坠地的瞬间被摔断了。由于浑身多处伤痛,再加上紧张对峙,他自己还未特别察觉,这一起身才意识到断了腿。刚才他耍赖自己不能起身,是想不受舒晏摆布,谁知自己是真的不能起身。没奈何,只得又躺下了。

    不多时,从北城、西城,再到东城、南城,喊杀声渐渐停止了。宇文袭欢喜一笑道:“既然大家都有诚意,各让了一步,那么就有了和解的希望。接下来,二位可否先告诉我,事情是如何到了这一地步的?”

    舒晏先自愤愤地道:“我跟他本来已经议和好了,谁知他出尔反尔,不但杀了我的守将彭惠,还要引兵进城劫掠!”

    “哦?若果真如此,刘兄,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刘莽连忙辩解道:“宇文兄有所不知,此乃是我手下人阿壮擅自生变,坏了大事。一时激起了波澜,匆忙间谁也不及冷静,导致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宇文袭听了两个饶分辩,拍手道:“既然你们原本已经达成了和解协议,就还按原来商量的履行,这不是很简单吗?”

    舒晏哼了声道:“若按原来商量的来,我自然愿意继续履行,但恐怕他未必。在我未出城之时,他曾答应了我所提出的条件,可在我出城之后,他却变了卦。”

    “哦,可有此事?”宇文袭转头看向刘莽问道。

    刘莽颇有些无奈地道:“非我不肯答应,而是他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难以履校”

    “无非就是不许你们掳掠百姓。这是人之常情,更是舒兄的仁者之心。完全应该。”宇文袭猜道。

    刘莽摇摇头。

    “最多也就是舒兄要求做本郡太守,这也无可厚非。”宇文袭继续忖度着。

    “他要是这样的要求,我哪能不答应?他的条件是:汝阴郡一不向我大汉称臣,二不向我朝廷缴纳赋税。世间岂有此理?让我怎么向吾皇交代?我的确是假意先答应了他,等他出城之后,我许诺保举他在我大汉入朝为官,却被他断然拒绝。就此引起了争端,进而导致和谈破裂。”

    “既然答应了我所提出的条件,出尔反尔不,还进一步拉拢我去辅佐伪汉,到底是谁岂有此理?”舒晏愤愤反驳道。

    “这个......”宇文袭面露难色,左右看了看两个人,“一不称臣,二不纳税,这跟自治无异。此条件属实是苛刻了些,难怪刘兄为难,毕竟没法向大汉皇帝交代。但刘兄应该坦坦荡荡,不该存心欺骗、出尔反尔。事已至此了,你们又都互不相让,这让我很是为难啊。”宇文袭的确感到很棘手。谁帮人都想帮成功了。既然管了这件事,肯定希望管成了,让双方都满意。可是双方都涉及到自己的根本原则问题,谁也不肯让步。这如何是好?

    话僵到此处,双方似乎都意识到难以和谈下去了。不过宇文袭却突然有了想法:原则固然不肯让步,但可以松动对于原则的理解,让底线变得模糊一些,或许可校他想到这里,便首先试着对舒晏道:“我知道舒兄是个至仁君子,大忠臣子,忠于前主,不肯改节,但也没必要非坚持这两项条件不可。”

    舒晏侧目瞪着宇文袭:“你既然给我扣了这么大的高帽,却又我没必要坚持,这是何道理?”

    宇文袭缓和一笑道:“你别着急,听我给你。先秦之时,战国纷争。商鞅本是卫国人,李斯本是楚国人,可他们都没为自己本国出力,一个使秦国富强,一个助秦国统一;楚汉之争,韩信本是项羽的人,最终却帮刘邦成就了霸业;汉末大乱乃至三国鼎立期间,选择弃暗投明的谋士武将更加数不胜数。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些人都是看不到旧主的希望而转投的明主。受到了明主的礼遇,也都助明主成就了伟业。此乃弃暗投明,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