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7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0017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第1/3页)

    《博物志——五国篇》载:前元720年。大周5年,七月。天降流火,赤地千里,五国始乱。

    有周氏周显,起于苏阳郡,历30年一统四国,后携甲近千万与北玄国决战于玄城郡,终惨胜。

    前元760年。大周45年。周显称帝,一统五国,始称大周。

    时五国总人口十不存一,鼎食易子者遍及乡野,为祭奠玄城之战,征夫役在玄城,闯河北口,建玄关。

    ——————

    大何乡与大安乡的交汇处,“安何街”最繁华的地段,伫立着两座三层高的酒楼。

    东西对立,相错不过十丈,在这个普遍只有二层建筑的乡镇集市上,显得既突兀又引人注目。

    不过,这“安何街”上鳞次栉比的十几家商铺,以及每逢三七的集市,却为大何乡七村与大安乡十二村,提供着相对便利的生活需求。

    今日是七月十五,虽然不是大集,但可以容纳双驾并行的街道上,仍有三三两两的行人,以及偶尔穿行的车马。

    可能这也是不到二里的“安何街”,能够建起两座只有在县城才能看见的酒楼的原因吧!

    泰悦楼的气质,给人一种很是条理的感觉,简洁中带有微不可察的平易近人,让普通客人不至于不敢进来,也让尊贵的客人享受到了高人一等的目光、以及更显专业的服务。

    景泰楼三楼,何继明一身便装,听着楼下小二大呼小叫的声音,眉头不由跳了跳。

    他的对面,坐着两个满脸痞气的青年。

    二十四岁的刘飞虎,是景泰楼的少掌柜,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地头蛇,仗着从何继明处学来地把式,在两乡做过一些打抱不平的嚣张事儿。

    二十二岁的安学伟,是小安村安财主的小儿子,花钱在县学挂了个名头,平日里娇生惯养惯了,没少惹是生非,也曾是巡城司的常客。后来多派何继明的游缴队多去他家讨钱赎人,渐渐熟识。

    “你就放心吧三叔,我保证!那什么何锋的,一个黄瓜也长不出来!”刘飞虎端杯保证到。

    “就是,小安村这边儿,您也放宽心!我也保证,明年何继祖的地里长不出一棵庄稼!”安学伟也端杯子附和道。

    何继明阴鸷的脸上浮现一抹邪笑“我何家的地怎么可能长出别人家的粮食!”何继明瞳孔微缩“不过,何锋哪里先不忙,等到他快结果的时候再……”

    听到此处,安学伟嘴角一斜“对!毕竟前期的肥料和人工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要等到他看到希望的时候再掐灭,那样才更有意思!嘿嘿!”

    刘飞虎从小衣食无忧没种过地不明就里,也附和道“对!反正三叔您说什么时候弄,我就什么时候弄他!”

    何继明看向安学伟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随即三人都默默含笑,推杯换盏了起来。

    只是,郁气难平的何继明,眉宇间仍藏着一缕杀意。

    拜何成轩所赐,他现在连元楼城游缴队长的职司也被罢黜了,父亲何成海对他的嫌弃又多了一分,叔叔何成超更是将他当作了不相干的人。

    其实,从记事起何继明就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像五叔一样,当一个凭自己的力量封疆万户受人尊崇的大丈夫、大英雄、大将军。

    而不是什么祖宗遗训、诗书传家的道理文章,况且还是为了弥合上一辈的关系才读书,他不想做那个提线的木偶、任人摆布的工具。

    于是他即便被父亲百般阻挠,还是偷学了何家的家传武术,可最终武艺不如自己的大哥、二哥都从了军,而他却被彻底边缘化、无视了……

    意志消沉的他,本以为父亲会将族长、村长之位传给他,却被告知“死了这条心,邻里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