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冲突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一章 冲突 (第1/3页)

    十五日后,珠江口,东方号在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驶入了这片中国航行条件最好的大河海口。

    船上有一批人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其中最开心的,自然就是看到家乡的刘明德叔侄。李肇基在看到岛屿之后,立刻要求刘明德亲自去掌舵。

    这是最好的入海口不错,但也不是随便能跑的,在伶仃洋外,坐落着万山群岛、蒲台列岛等一百余大大小小的岛屿,航道之错综复杂,只有长年在此地来往的人才能驾驭,珠江水流湍急,季风规律交替、潮汐变幻难测,让此地的水流仍然是难以捉摸的,有些地方更是暗潮汹涌。

    事实上,来往此地的海船,都需要本地佬海狗引水,别的不说,葡萄牙人自嘉靖年间就在此地经商来往了,对珠江口的水文仍然无法完全掌握,尤其对大屿山岛东面状况,更是一无所知。

    只不过,葡萄牙人在此地也是熟脸了,只要迷航就可以挂旗求救,附近的疍民、海狗子就会提供服务,尤其是疍民,最为专业,往来于此地的所有人所讲的语言,他们都会。

    当然,李肇基不用,刘明德叔侄就是本地海狗子,比葡萄牙人更为专业。

    “有船,前面有船!”李肇基刚刚安排完换班,就听到桅盘上的瞭望手大声呼喊起来。

    李肇基立刻赶到船头,拿出望远镜观察被薄雾笼罩的海面,隐隐可以看到一支船队,其中有三艘或者更多的桨帆船,而打头的却是一艘三桅杆的船,只不过距离实在是太远,李肇基难以辨明船型。

    “三桅杆?应该是葡萄牙人。”陈六子说道。

    刘明德这个时候也赶来,直接否定了陈六子的判断:“不会,现在是五月初,不可能是葡萄牙人。”

    “为什么?”李肇基问道。

    刘顺嘿嘿一笑:“头领,洋佬可没在这个时节行船于此地的本事。”

    刘明德瞪了侄子一眼,主动解释起来。

    原来,珠江口有三条航道,被当地海客称之为大西、龙鼓和中央航道。

    葡萄牙人在本地混了一百多年,也就是堪堪掌握了大西航道,而且也不专业,他们没有做详细的测绘,只是拥有一些经验,在航行时依靠经验避开航道上的礁石和沙丘。

    大西航道是主航道,外海第一个航道标是老万山岛,只要经过此地,转舵向北,就可以避开大横琴岛,抵达澳门港。这条航道和宽,也最深,最适合葡萄牙人的那些盖伦式帆船,当然,因为风向难以掌握,再加上对此地不熟悉,很多葡萄牙商船无法一次性成功,大部分时候需要退到上下川岛再来几次。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这也就够了。

    每年六月到八月,珠江口会有规律的季风,从印,度果阿来的葡萄牙商船会进去伶仃洋,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