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散兵战术

    第三百八十一章 散兵战术 (第2/3页)

后,清军骑兵四散而逃,而散兵们随即又散开,防止因为聚集,遭到汉军旗火炮的攻击。

    遇骑而聚,连射对敌,敌退则散。虽然看起来有些混乱,但无一不是告诉清军,这些散兵是精锐。

    事实正是如此,能承担散兵任务的步兵,全都是精锐。

    在清河一战后,李肇基从新兵营里抽调了一部分训练程度比较高的士兵补充了原有的四个常备营和两个后备营,当然,由此后备营也升格为常备营,只是猎兵的装备并未及时更换。

    猎兵部队也是有损失的,但并非从新兵营里抽调,而是从本营之中抽走经验丰富老兵加入其中,让猎兵成为了最为精锐的部队。

    而只有精锐,才能承担起散兵战的任务。

    散兵们猫着腰,提着枪,观察着四周,快步前进着,而军官们则穿梭其中,用哨子和口令约束着散兵线,或要求应战骑兵突袭,或命令等待后方主力跟上,指挥散兵线的军官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汉军旗的火炮阵地,并且命人收缴了一些刚才汉军旗射出的实心炮弹。

    经过观察和对比,发现其中火炮多是三号神飞炮、金龙炮、制胜炮、神威炮这类中轻型火炮,以后膛装填的佛朗机为主,火炮重量在三百到六百斤之间,这个结果无论是发现的军官,还是听到消息的杨彦迪,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清军明明有更重,射程更远的火炮,为什么不用在战场上,如果因为渡河、运输等过于沉重,那为什么巴莱会发现五门红衣炮呢?

    一直到战后审问俘虏,杨彦迪才知道,汉军旗在运输火炮上出了问题,尤其是在渡过浑河的时候。

    这浮桥是阿巴泰带人搭设的,非常简陋,千斤以上的火炮无法从桥上过河。因此汉军旗只能带来了中轻型的火炮,至于红衣炮,那是用船和木排运输来的。把红衣炮运到战场,是多铎的死命令,在这件事上,阿巴泰和石廷柱都不敢怠慢,但完成红衣炮运输后,阿巴泰就不在迁就其他大型的佛朗机了。

    甚至阿巴泰还命人收缴了汉军旗七百多匹马骡,原因很简单,汉军旗的马骡长年和火器部队在一起,更适应对付火器部队。

    在确定了清军火炮类型之后,杨彦迪果断更改命令,让散兵再靠近一些,一直靠近到二百到二百五十米距离上再射击,这是清军火炮霰弹攻击距离极限。

    清军方面在驱离散兵未果之后,立刻开始准备,骑兵们后退了些,防止被攻击,而汉军旗则把一些辎重车上的木板拆卸下来,把车立起来,在炮车与炮车之间构造了掩蔽工事,虽然石廷柱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可以精准射击四百步的火枪,但阿巴泰的信誓旦旦还是让他谨慎起来。

    只不过,散兵们却没有给清军霰弹射击的机会,他们排列成松散的两层,各自选择了位置。

    低洼的地面、散落的石头和圆木,以及大大小小的土丘都成为了他们可以利用的工事,在选定位置上,先是拆下身后的背包,拿出工兵铲子就地挖掘散兵坑,反正汉军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他们拥有充足的时间。

    战场在两三年前还是河道,因此地面以沙子为主,哪怕天气寒冷,地面干硬,但干燥的沙子却是容易挖掘的。

    猎兵们的散兵坑一般是半米深,有条件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